健康报独家专访仝小林院士: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方案即将更新

1月24日除夕,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级专家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呼吸科主任苗青,北京市中医院呼吸科主任王玉光分别从北京、广州出发,在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第一线汇合。 1月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带领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医疗队抵达武汉。与此同时,仝小林院士带领专家组深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临床一线诊治病人。 1月26日早晨,健康报记者电话采访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院士。 值得说明的是,2003年,时任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糖尿病科主任的仝小林和全国的医疗同道一样遭遇了非典。作为中日友好医院SARS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长,仝小林主任第一批进入SARS病房,亲手诊治了200多例患者,通过直接接触大量患者,系统总结了SARS的发病特点、中医分期及证候规律,创制了“SARS-肺毒疫四期八方”的辨治方案,其中11例纯中药治疗的经验写进世界卫生组织《中西医结合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临床试验》报告。  
1.《健康报》:
您带领的高级专家组前往武汉疫区承担什么工作?
 
仝小林:我们中医高级专家组的主要任务有三:一是优化中医治疗方案,二是通过到医院实地考察发现中医治疗中存在问题,三是中西医结合救治疑难危重症。

仝小林院士(右一)带领专家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查房
2.《健康报》:通过查房,您如何看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可否具体分析一下?
仝小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当属“寒湿(瘟)疫”,是感受寒湿疫毒而发病。我之所以这样归属,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病发于冬季,而且主要是从冬至(2019年12月22日)开始,经历了小寒(2020年1月6日)、大寒节气(2020年1月20日),这个时间段是一个高发期。按照“冬九九”来看,发病正值“一九”前后(2019年12月22日~2019年12月30日)。所以,在这个季节,“寒”邪是毫无疑问的。 对于“湿”,武汉的湿气本来就挺大,今年尤甚。以往这个时候,武汉开始降雪了。我们查了一下,2020年1月到今天为止,阴雨绵绵天气持续了16天,湿气非常重,这也是一种反常的天气。 “非其时而有其气”,该特别冷的时候反倒不冷,该下雪的时候反而下雨,就容易出现瘟疫。“疫”本身是指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寒湿(瘟)疫”,之所以加“瘟”字,是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病名。因为武汉今年是个暖冬,这个“瘟”字反映了当寒反暖的意思,它是在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一种气候、物候下形成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中的中医治疗方案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归属于“疫病”范畴,其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如果说得再具体些,我个人认为其中医病名可以定为“寒湿(瘟)疫”。 2. 病性上属于阴病。《黄帝内经》讲“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阳病、阴病的性质、发展和转归是完全不同的。若为温疫或湿瘟,病性上属于阳病,结局是伤阴,是以伤阴为主线。 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寒湿之疫邪引起,病性上属于阴病,是以伤阳为主线。所以在治法上,一定是针对寒和湿。具体来说,因为寒邪被湿邪所抑遏,治疗寒邪,要温散、透邪,用辛温解表之法。治疗湿邪,要芳香避秽化浊。这是一个大的原则。 3.从病位来看,在肺和/或脾。《黄帝内经》讲“形寒饮冷则伤肺”,综合武汉气候及我们所看到的病人,也可以完全没有脾胃症状。 通过问诊,我们发现大多数患者有脾胃症状,而且非常典型,如周身倦怠乏力,食欲不好,恶心、呕吐,脘痞胀满,腹泻或便秘等。我认为治疗时要注意调理脾胃。 4.在分期上,高级专家组的意见基本一致,就是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分为四期,即早期、中期、晚期及恢复期。 我认为各个时期的证候如下:早期为寒湿袭肺碍脾,中期为寒湿阻肺困脾,晚期为寒湿闭肺伤脾(内闭外脱),恢复期为肺脾气虚。 5.在用药上,总的原则是散寒除湿,避秽化浊,而且应该一以贯之。 早期可以用藿香正气散、神术散、达原饮等,中期用宣白承气汤、藿朴夏苓汤等,晚期用参附四逆汤或加苏合香丸等,恢复期用六君子汤、理中汤等。 应该注意的是,体质、年龄、基础病不同,感染疫戾之气有轻重之分,证候可以有所差别。但“万变不离其宗”,伤阳为其主线。有些偏于阳性体质者,很快就化热、化燥,甚至伤阴。 凡是武汉输出的病人,与武汉当地病人治法基本相同。而对于无武汉病人接触史的患者,可以根据当地情况 “三因制宜”。 遗憾的是,我们目前看到的主要是住院病人和发热门诊病人,对居家治疗病人的防和治情况还缺乏第一手资料。随后,我们尽快了解。 今天下午,我还将与黄璐琦院士、张忠德副院长、苗青主任、王玉光主任等专家一起,向顾问组的院士、国医大师们汇报武汉疫区患者的中医治疗情况,在他们的指导下进一步优化中医诊疗方案,不久将把新版中医治疗方案对外发布。
3.《健康报》:在治疗过程中,您还有哪些嘱咐吗?
 
仝小林:减少不必要输液  寒湿者,舌体偏胖大,有齿痕,厚腻苔,甚至腐苔,反映湿邪很重,此类患者初起阶段尽量采用中医药治疗,减少不必要的输液。湿邪缠绵难愈,过度输液会加重寒湿。 避免滥用抗生素  因其为病毒感染,除非合并细菌感染,不宜常规使用抗生素。从中医来看,抗生素多为寒凉之品,易伤脾胃。  
4.《健康报》:对于病症不典型的病人,在预防上应注意什么?
 
仝小林:对于部分无发热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的防控,要引起高度重视。 自始至终没有发热症状的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防控上容易放松警惕。我们发现部分患者以乏力起病,一周左右也未见发热,同时伴有轻度咳嗽胸闷、食欲不振、胃肠道不适等,拍片后肺部出现毛玻璃样改变。
5.《健康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除了外出戴口罩、勤洗手等,中医有什么好办法吗?
 
仝小林:艾灸  该病病邪为“寒湿”,所以应该慎用苦寒药,患者饮食要避免寒凉,食用温热饮食。除了服用中药,中医还有一些简单的治疗方法可以试用,如艾灸神阙、关元、气海、胃脘、足三里等,可以温阳散寒除湿,调理脾胃,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吃大蒜  2003年非典时,我们在进入病房前都吃大蒜。大蒜素有抗菌作用,对于一些病毒感染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这是我们非典时期积累的经验,有病无病都可以用。 代茶饮  推荐一款简易的寒湿(瘟)疫方:苏叶6克,藿香叶6克,陈皮9克,煨草果6克,生姜3片(寒湿重者,生姜用5~10片)。煎汤代茶饮。 中成药  预防上,可用藿香正气软胶囊(或水),剂量减半。


文/健康报记者王宁

图/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李修洋

编辑:马杨

审核:陈会扬 曹政 闫龑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21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中国丸散膏丹方药全书 传染病》

    内容简介《中国丸散膏丹方药全书·传染病》为《中国丸散膏丹方药全书》之一的《传染病》,共收录了22种常见传染病的526首成方。选方以现代临床效验方为主,兼收历代名方;成方取材方便,实…

  • 治咽炎小验方

    1.取麦冬、玄参、菊花、金银花、木蝴蝶、甘草各适量,加胖大海2枚,冰糖2块,用开水冲泡代茶饮之。2.鲜嫩丝瓜切片放入大碗中,捣烂取汁,1次1棵,顿饮,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3.…

  • 温经汤加减治疗月经后期

    月经错后八九天,甚者三五十日至。统属月经后期症,运行不畅冲任阻。临症血脉虚寒多,气滞肝热也是因。阳气素虚血脉寒,血海到时不满盈。气滞肝热血不畅,脉道闭塞冲任阻。均使月经成后期,治疗…

  • 治疗遗精的偏方33

    生五倍子粉3克,蜂蜜适量。制用法:2药掺合调匀,稀稠适度,敷在神阙穴上,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早晚各1次。疗效:治疗41例,痊愈34例。

  • 胃癌方二

    白花蛇舌草120克,煨莪术、煨三棱、赤芍各9克,代赭石粉、海藻、昆布、制鳖甲各15克,旋复花9克(包煎),夏枯草60克,白茅根30克,蜂蜜6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为湖北中医学…

  • 去黄褐斑验方2

    白附子、白及、白蔹、白茯苓、密陀僧各等分,研细末,睡前用人乳汁(或牛奶)和药末擦面。

  • 肺癌中药方剂

    中医方剂(一)【辨证】脾虚气弱。【治法】补脾益气化痰湿,佐以抗癌。【方名】肺瘤1号方。【组成】党参9克,黄芪9克,白术9克,茯苓15克,猪苓15克,生苡仁5克,陈皮9克,白花蛇舌草…

  • 《百味草药妙方》

    内容简介全书共16章,介绍了111味中草药的药性及功效,以及适合家庭应用的单方和复方约900个。其中既有治病方,也有保健方,并有许多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药茶方、药酒方,非常适合读者…

  • 仙鹤草、大枣治愈阴阳俱虚盗汗一例

    一般来说,阳虚自汗,阴虚盗汗.,然细析之,盗汗并非皆属阴虚,明代张景岳谓:“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可是临证之际,一见盗汗,医者往往首先想到…

  • 健脾软肝汤治疗早、中期肝硬化

    主治:早、中期肝硬化。 处方:黄芪12~30克,太子参10~3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甘草3克,丹参15克,桃仁12克,大黄5~10克,庶虫10克,鳖甲30克,蒜15克,陈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