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喘(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治疗医案

齐× 男 9个月
[主证]高热喘促2天,痰鸣气逆,面赤烦躁,阵阵欲发痉搐,指纹气关色紫(体温39.2℃)。
[辨证]痰热互结,肺失肃降,有热极风动之征。
[治则]清热镇惊,化痰平喘。
[方药]牛黄镇惊丸2丸。每以1丸,用茶叶白糖水化服。

按:上药蜜丸每重1.5克,系明《六科准绳》“幼科”镇惊丸方加减而成。其主要成分有牛黄、琥珀、南星、天麻、桔梗、半夏、全蝎、僵蚕、朱砂等药,功能清热镇惊,化痰熄风。药后热势下降(体温37.7℃),痉搐未再发作,唯气促未平,咽喉痰鸣不利,舌白微黄,指纹色紫在风关上,趁此热势未升,急拟清宣肃肺之品继服。
方二:净麻黄1.8克 生石膏(先下)12克 炒杏仁(打)3克 苦桔梗3克 淡竹叶1.5克 生甘草1.5克
上方系麻杏甘石汤、桔梗汤之合方加减,患儿里热炽盛,故以辛凉清肺平喘之品,麻黄虽系辛温,但配以石膏,有发散肺经火郁之效,杏仁利气宣肺,3味同用以宣肺清热平喘;甘草协桔梗有清肺升宣利咽快气之功;辅以淡竹叶清泻上焦烦热,而治咳逆喘促。故1剂热退而喘平。可见麻杏甘石汤对于表寒里热引起呼吸喘促,或汗出而喘,里热炽盛因而出现喘急之证其效卓著,临证实例屡见不鲜。然须药量配合恰当,否则亦不显效,或生弊病。如表寒重于里热,则麻黄应予重用;如里热重于表寒,则石膏应予重用;表实无汗可倍麻黄减其甘草量;热迫汗出而喘不止者,可重用石膏少佐麻黄,此等配合药量甚为重要。

——本文摘自《临证治验录》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22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太子乌梅饮

    太子参、乌梅各15克,甘草6克,冰糖(或白糖)适量。前3味水煎,加糖,代茶饮。功能益气生津。适用于夏季伤暑,耗气伤津,口渴,多汗,乏力等症。

  • 榴莲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榴莲的食用方法有哪些

    本文目录 1  榴莲的功效与作用2 榴莲的医学研究3 吃榴莲的好处4 榴莲怎么吃4.1  怀孕可以吃榴莲吗4.2   宝宝吃榴莲要注意什么事项4.3 糖尿病人能吃榴莲吗4.4   …

  • 佝偻病方七

    田螺、酱油、醋各适量。将田螺漂洗干净,放于沸水锅中煮沸,挑取螺肉蘸调料吃,可以常煮食。本方可治因钙代谢失调而引起的小儿佝偻病。

  • 花生壳治高血脂

    花生壳50克加水1000毫升,煮沸后再用文火煮20秒,滤净残渣,取汁服用。每日一剂,连服1-2周,可见效。

  • 急性乳腺炎与炎性乳癌

    急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发病多见于哺乳期多见于非哺乳期病程短,预后良好长,且顽固局部症状好发于乳房的下部象限,或深部,有红肿热痛或化脓。好发于乳晕部,大多有乳头先天性凹陷史,脓液中…

  • 小儿营养不良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脾胃气虚,运化无力。【治法】补脾益气,消积杀虫,理气升清。【方名】消积汤。【组成】槟榔炭10克,鸡内金15克,水红子15克,党参25克,白术10克,山药20克…

  • 养阴清肺汤方歌,组成,功效与作用

    养阴清肺汤 《重楼玉钥》 【组成】 大生地二钱(6g) 麦冬一钱二分(9g) 生甘草五分(3g)  玄参钱半(9g) 贝母去心,八分(5g) 丹皮八分(5g) 薄荷五分(3g) 白…

  • 心力衰竭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方名】心力衰竭方剂一。【组成】黄芪10~15克党参10克益母草10~12克泽兰10克灸附片6~10克制半夏10克北五加皮4~10克。【用法】水煎待温,分次服。【治法…

  • 牡蛎汤的症状表现,立方意义,治疗范围

    【组成】蜀漆、牡蛎、麻黄各4克,甘草2克。以水二合,煎成三勺,去渣。顿服。 【症状表现】原书:附《外台秘要》方,牡蛎汤治牡疟,《外台》云仲景《伤寒论》,牡疟(以少热多寒故名为牡疟,…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湿导致的小儿厌食症

    小儿厌食有多因,食欲减退食乏欲。总因脾胃功能失,先天不足元气虚。 注:小儿厌食是指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为主要症状而言。引起厌食的原因较多,脾胃功能失调是其中主要原因。先天不足,元气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