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温热病的中医治疗医案

牛某某,男,8岁,学生。于1977年4月28日初诊。
症状:不断发热,时轻时重,已四十余天。但发热而不恶寒,早轻晚重,夜出盗汗,头晕头疼,口干咽燥、渴而不多饮水,饮食日减,精神不振,大便微干,小便色黄。
检查:脉象虚数无力,舌质红绛,舌苔薄黄微燥,体温38.5C,肝脏肿大,剑突下约两公分半,脾不肿大,心肺(-)。面色发黄,营养欠佳。验血:白血球18000/立方毫米,其它未验。
辨证:温热久留,邪不宣散,热入营阴。
治则:清温解热,养阴清营。

处方:清营汤合鳖甲青蒿汤加减。生地10克 元参10克 麦门冬10克 丹参15克 金银花10克 连翘10克 胡黄连10克 银柴胡10克 青蒿15克 生鳖甲15克 知母肉10克 地骨皮15克 紫草15克 白茅根20克。
5月2日二诊:服药两剂发热渐减,又服一剂夜热亦止,体温37℃,盗汗亦轻,饮食渐增,继服上方两剂。
5月6日三诊:诸热全止,精神好转,饮食增加,二便正常,脉象缓弱无力,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而润。验血:白血球9000/立方毫米,但头晕,四肢乏力。服六味地黄丸一盒,每服一丸,日服三次,休养而愈。

按:本例患儿因发热不止,住院治疗其热不止而来就诊。其症状但热而不恶寒,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证属温热久留,邪热入营,故常用抗菌素、清热消炎剂不能胜病,营热不清,其病不愈。《温病条辨》说:“太阴温病,寸脉大,舌绛而干,法当渴,今反不渴者,热在营中也……”。因此,治宜清营汤加减,清营解毒,透热养阴;又以鳖甲青蒿汤加减,养阴退热;加紫草、白茅根等凉血以清营分之邪热,则诸证自愈。 (王现图)

——本文摘自《临证实效录》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33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常用的祛暑中成药以及单味中药

    暑病为夏季时令病,每当立夏到大暑之际,因气候闷热而潮湿,人常常遭受暑湿之患而发生中暑。中暑一般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三种情况。先兆中暑的表现有大量出汗、口渴、头昏眼花、…

  • 乳房胀痛是什么原因?乳房胀痛的中医治疗和调理方法

    中医认为乳房胀痛是肝气郁结造成的,多数患者或是因为工作、学习压力过大,或是其他原因情绪郁闷,不稳定等。大部分发生在经前3~5天,有些人还伴有头痛失眠、烦躁、下腹胀痛等。若不及时处理…

  • 鳖甲煎丸功效有哪些?鳖甲煎丸方歌

    鳖甲煎丸 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 鳖甲十二分(90g),炙 乌扇烧 黄芩 鼠妇熬 干姜 大黄 桂枝 石韦去毛 厚朴 紫葳 阿胶各三分(各22.5g) 柴胡 蜣螂熬,各六分(各4…

  • 紫石英的功效与作用,紫石英治疗心悸病的临床经验

    紫石英首载于《本经》,其性辛温,味甘,归心、肺、肾经,有镇心安神、温肺平喘、温肾助阳之功。历代医家多用其治疗女子宫寒不孕,肺虚寒咳等证。在治疗心悸病方面前贤医家应用相对较少,罗老根…

  • 小蓟饮子加减治疗肾阴虚,尿少色赤或血尿

    咽峡红肿后壁脓,扁桃肿大舌质红。热毒内攻灼阴血,浮肿口干尿赤红。血尿色如洗肉水,脉象沉细细滑数。清热解毒滋肾阴,小蓟银花地元参。公英射干兰根草,茜藕侧柏白茅根。肾虚还可加药萸,泽泻…

  • 三七的功效与作用,三七的临床应用

    三七是常用的,化瘀止血药,其止血而不留瘀,活血而不破血,在瘀血与出血单独或同时出现之时,具有其他单味药不可比拟的优势。《本草纲目》首载其药,谓其有“止血、散血、定痛”的功效,可治金…

  • 神经衰弱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气阴两虚,虚热内扰,心神失养。【治法】益气养阴,清热安神。【方名】百麦安神饮。【组成】百合30克,淮小麦30克,莲肉15克,夜交藤15克,大枣10克,甘草6克…

  • 《中草药家庭治疗·常见病》

    本书是东方保健系列中的一册,主要讲述胃痛、眩晕、偏头痛等病中草药家庭治疗的方法。书中对每种病症的基本情况、类型以及家庭调治的验方、食疗方、外用方均作了详细的介绍。全书内容丰富,验方…

  • 男子不育症中药方剂二

    中药处方(一)【辨证】肾精亏虚。【治法】补肾填精。【方名】补肾益精汤。【组成】熟地黄30克,枸杞子15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巴戟天15克,党参15克,补骨脂15克,仙茅15克…

  • 胃癌方十五

    羚羊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威灵仙、黄芪各100克,大黄、木香各60克,核桃树枝、石斛、炮山甲、砂仁、山豆根、蜂房、马鞭草、地骨皮各5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服1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