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瘀入络成痹的中医治疗医案

薛某,男,41岁,地质队工人。初诊:1980年12月19日。自诉从事地质野外钻探工作20年,3年前手指关节开始麻木胀痛,指端皮肤麻木发红,指尖触物或遇冷则刺痛尤甚,渐向腕部发展,握拳无力;头项强急,右侧肩背酸楚,头每俯仰必掣引双手指发麻作胀,按压手腕内侧正中亦感麻胀,神情痛苦,西医诊为颈椎病综合征、背丛神经炎,治疗无效。曾配合针灸,服用除风湿、通经络、活血化瘀中药多剂及骨质增生丸等,均无好转。近来病情加剧,右上臂活动困难,双下肢重滞、步履乏力,伸脚亦感发麻,背恶寒甚,胸闷,咽喉不利,时唾清稀痰涎。二便正常,眠食尚可,舌苔白腻、质淡,脉沉弦缓。辨为痰瘀阻络之痹证,先拟燥湿涤痰、疏通经络之剂,用导痰汤加白芥子、二术、薏苡仁、桂枝、姜黄、灵仙根、红花、乳没,并配合指迷茯苓丸,早晚各服4.5g。

复诊:1981年1月26日。服上方20剂后,双手指麻木疼痛大减,触物刺痛亦轻微,指尖肤色渐趋正常。唾痰甚多,头昏乏力,胃中泛恶,时呕清稀涎沫,肩背强急,按之酸楚,背寒未减,苔中稍腻,脉沉缓。此药后痰瘀松动,气血稍通,然中宫寒湿仍盛,再拟温阳散寒、燥湿化痰,执中央以运四旁,而杜生痰之源,拟方遵桂枝加附子汤方义。

桂枝12g 白芍10g 制附片(先煎)24g 生白术18g 茯苓24g 防己10g 生姜10g 大枣4枚 甘草3g

服4剂后泛恶即止,背寒减,肩背舒展。改附片为天雄片,重加黄芪、粉葛、灵仙根,再服6剂,手指麻胀未再发,触物不痛,背寒止,头颈活动自如,肢节酸楚亦少发生。喉间尚感痰阻,时唾清痰,法当健脾理气、燥湿化痰,兼温通手厥阴经脉,继予下方,病人于1981年2月底回原单位调治。

(1)丸药方:潞党参30g 焦白术120g 胆南星30g 茯苓30g 苍术30g 法夏30g 陈皮30g 白芥子15g 益智仁15g 桂枝15g 全蝎10g 砂仁(后下)15g 木香(后下)10g 甘草10g 泽泻10g 灵仙根15g

共为丸,早晚服4.5g。

(2)水药方:当归18g 赤芍10g 桂枝18g 北细辛6g 天雄片18g 淮木通10g 生白术18g 茯苓18g 生姜10g 大枣6g 甘草3g

1个月后函告,依方服药7剂,丸药1帖,诸症平复,停药恢复工作。

按:患者初因野外工作多年,风餐露宿,感受风寒湿气,盛壮时,未即发病,邪气留伏于内,渐及脏腑,影响脾之运化及气血流行,渐而酿生湿痰血瘀,上下内外走窜,阻塞血脉经络,而痹痛作矣。张石顽对此类病症之辨治甚为精当:“中脘留伏痰饮,臂痛难举,手足不能转移,背上凛凛畏寒者,指迷茯苓丸主之。痰饮流入四肢,令人肩背酸痛,两手软痹,若误以为风则非其治,当导痰汤加姜黄、木香,不应,加桂枝以和营气。”又指出:“中指麻木,属胃中湿痰死血,二陈汤加术、附、桃红。”其论正合本病。患者虽中阳虚馁,寒湿壅盛,却不宜先用大剂温阳燥湿之品,因痰瘀阻络,再肆躁动,恐有鼓动邪气走窜壅塞经络之弊,必先去其经络中顽痰血瘀,疏通气血,再以温阳散寒、燥湿理痰之剂,方为得当。故针对病机,治疗步骤上采取先疏导后温补,先理经络后治脏腑,是本病获愈的重要治则。

本文摘自《宋鹭冰60年疑难杂症治验录》一书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36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口疮方一

    番茄数个。将番茄洗净,用沸水浸泡,剥皮去籽,用洁净纱布绞挤汁液。将番茄汁含口内,尽量多含些时间,1日数次。本方适用于脾胃积热型口疮。

  • 治疗哮喘的偏方20

    泽漆、桂枝、杏仁、党参、法半夏、炙紫菀各9克,炙麻黄、炙甘草各6克,生姜3片。[制用法]先煮泽漆,滤汁煎药服用。[适应证]老年喘咳。

  • 吴茱萸汤的气味配伍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

    吴茱萸汤源自《伤寒论》,其方药组成为吴茱萸9g,人参9g,大枣4枚, 生姜18g。其功用为温中祛寒、降逆和胃;主治虚寒呕吐、食谷欲呕、畏寒喜热,或胃脘痛、吞酸嘈杂,或厥阴头痛、干呕…

  • 抗衰防老方8

    熟地黄100克,万年青150克,黑桑椹120克,黑芝麻60克,淮山药200克,南烛子、花椒各30克,白果15克,巨胜子45克,好酒2000克。将药共捣细,用夏白布包贮,置于净器中,…

  • 小儿感冒的偏方4

    金莲香菊汤药物:金壬化、连翘、七叶一枝花、菊花各8克薄荷5克,香薷4克。用法:上药加水煎至100毫升每次取50毫升保留灌肠,每天2次。疗效:次方治小儿病毒性感冒20例,一般灌肠2次…

  • 风泪散:治疗迎风流泪的中医验方

    功用:除肝风,清肝热。 主治:迎风流泪。 处方:黑木耳30g,木贼15g。 制法:共为细末,过箩即成,装瓶备用。 用法:每服6g,每日2次,早晚饭后用热黄酒送下,连服2~4天,即可…

  • 佝偻病方七

    田螺、酱油、醋各适量。将田螺漂洗干净,放于沸水锅中煮沸,挑取螺肉蘸调料吃,可以常煮食。本方可治因钙代谢失调而引起的小儿佝偻病。

  • 保湿偏方

    *将人参洗净切成薄片,浸入50%甘油中,10天后用这种甘油搓脸、手、能润泽皮肤,减少水分流失。*香蕉1根,捣烂,再加入二汤匙奶油、二汤匙冷却的浓茶水调均,敷面15-20分钟,用温水…

  • 治疗燥咳的中药方剂

    燥咳简验方歌 (1)干咳痰少燥热多,吉祥麦冬鼠曲合。蛇莓桑兔枇杷叶,滋而不腻细斟酌。 注:吉祥草30克 麦冬草30克 清明菜(鼠曲)30克 枇杷叶15克 桑皮15克 蛇莓(三匹风)…

  • 增液汤配方,功效与作用

    增液汤 出自《温病条辨》 【组成】 玄参一两(30g) 麦冬连心,八钱(24g) 细生地八钱(24g) 【用法】 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现代用法: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