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正华中药学讲稿》

本书是在颜正华教授的《中药学》讲稿基础上,并参考《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药学》、《临床实用中药学》,以及五版《中药学》等教材编写而成。 本书主要以中医药理论阐述药性,紧密结合实践,以中药的性能概要、功效主治及配伍应用等项内容,准确反映药性与实用的关系,使每味药的性能功效与临床实效相印证。所选择的中药品种、代表方剂、主要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以及本草文摘、现代研究等,都力求切合实用,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简介颜正华教授,江苏丹阳人,生于1920年2月。童年拜师习读医经典籍,后再拜师学医,20余岁满师归里,悬壶应诊,誉满乡里。新中国成立后,任丹阳县导士区联合诊所所长兼区卫生工作者协会主任。1955年考入南京中医进修学校师资班,毕业后留校任教。1956年,南京中医学院成立,任中药学教研组组长。1957年调入初建的北京中医学院,历任中医系中药教研组第一任组长、中药教研室主任、中药学院名誉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曾任国务院第二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医学药学组成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医药组成员、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暨药学专题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等。颜正华教授从事中医药教育工作60多年,是著名的中医学家、中药学家、中医教育家。先后在南京与北京两所中医高等院校主持中药教学和研究工作,是新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中药学科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主持编写了大量教材,自1956年编写南京中医学院第一本《中药学》讲义,到1991年主编《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药学》,从而确立了当代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教学的基本内容。1986年出版的《临床实用中药学》则是总结古今本草著作,深入研究药性理论和临床应用的一部现代临床中药学专著。1978年受聘为硕士生导师,1983年受聘为博士生导师,1990年受聘为继承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师带徒),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中医药人才,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对中医药事业有突出贡献”证书和特殊津贴,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证书。目录第一章解表药第一节发鼓风寒药麻黄桂枝细辛紫苏荆芥防风白芷辛夷生姜(附药:生姜皮、生姜汁、煨姜)葱白淡豆豉胡荽柽柳第二节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蝉衣浮萍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葛根升麻木贼第二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栀子芦根天花粉竹叶(附药:淡竹叶)鸭跖草夏枯草决明子密蒙花青葙子谷精草夜明砂熊胆第二节清热凉血药犀角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紫草地骨皮白薇银柴胡白茅根(附药:白茅花)第三节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胡黄连龙胆草苦参白鲜皮秦皮马尾连第四节清热解毒药金银花(附药:忍冬藤)连翘大青叶(附药:板蓝根)青黛蒲公英紫花地丁蚤休鱼腥草红藤败酱马齿苋白头翁鸦胆子射干马勃山豆根土茯苓白蔹漏芦穿心莲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绿豆(附药:绿豆衣)第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第一节温化寒痰药半夏天南星(附药:胆南星)白附子白芥子皂荚(附药:皂剌、皂荚子)第二节清化热痰药贝母瓜萎天竺黄竹沥……第四章祛暑药第五章温里药第六章祛风湿药第七章消食药第八章驱虫药第九章涌吐药第十章泻下药第十一章渗湿早尿药第十二章补养药第十三章收涩药第十四章芳香开窍药第十五章安神药第十六章平肝息风药第十七章行气药第十八章活血化瘀药第十九章止血药第二十章外用药
相关文章如下:国医大师颜正华:勤于临证 医药兼通 奠基中药学科国医大师颜正华谈传统养生方法《颜正华学术经验辑要》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76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流行性急性腮腺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内有蕴热,外合时邪之毒,结于少阳、阳明之络。【治法】清热解毒,疏风消肿。【方名】六味消毒饮。【组成】板蓝根15克,忍冬藤15克,夏枯草10克,僵蚕10克,赤芍…

  • 牡蛎散配方,功效与作用

    牡蛎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黄芪去苗土  麻黄根洗  牡蛎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各一两(各30g) 【用法】 上三味为粗散。每服三钱(9g),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

  • 常用的润肤方12

    柴胡、鳖甲(去烂、酥炙)、知母各30克,五味子15克,地骨皮45克。药为细末,每服6-9克,入乌梅2个,青蒿5叶,水煎去渣服。本方适用于虚劳羸瘦,面黄无力,减食盗汗,久咳不止。

  • 甘露消毒丹加味治疗伤寒

    主治:伤寒。 处方:白豆蔻3克,藿香6克,茵陈25克,滑石20克,木通6克,菖蒲6克,黄芩9克,连翘12克,贝母10克,射干9克,薄荷6克。 用法:水煎服,日服1-2剂,分4次服。…

  • 治疗低血压偏方

    中药处方(一)【组成】高丽参10克,炙甘草5克。【制用法】水煎4小时,顿服。【适应证】体位性低血压。中药处方(二)【组成】党参、枸杞子各10克,黄芪30克,陈皮、阿胶各15克,生地…

  • 生化汤医案分析

    【组成】当归24g 川芎9g 桃仁6g 炮姜 炙甘草各2g 【主治】产后瘀血,复感外寒。症见恶露不行,小腹冷痛,舌淡,苔白滑,脉细而涩。 【病案】郭某某,女,24岁。妊娠三月,忽然…

  • 银杏干叶治耳鸣

    坚持长期喝银杏干叶茶,可治耳鸣症。方法:取2至3片银杏干叶,泡茶喝一天。需提醒的是,银杏干叶有一定毒性,因此第一遍茶水不能喝。

  • 治胃源性腹泻方

    处方与用法:赤石脂、禹余粮各60克(均先捣碎),煅瓦楞子、海螵蛸各30克,车前子20克(包),水煎,每日1剂,分4次温服。5天为1个疗程。待控制症状后,以肾气丸、香砂六君子丸巩固,…

  • 打针结块

    用土豆切成半公分厚的薄片,敷在患处,再用热毛巾焐,一日两次,一次20分钟,1~2天肿块消散。

  • 视力衰退

    (老光、老花、视物不清)白菊花3克,干桑叶2克,每日用开水泡饮(可泡三遍),连用1~3月,可补肝明目,使视力恢复,并可预防老光眼的形成。忌吃葱、姜、蒜、羊肉、狗肉等热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