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干姜散的组成,功效,立方意义,治疗范围

小半夏汤证,而干呕吐逆,吐涎,以生姜易干姜,加醋煎。——《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干姜各等分。上为细末,混和,以醋二勺,和水一合二勺,煮药末4克,取五勺,顿服之。

【症状表现】原文:干呕吐,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立方意义】本方证由胃阳不足,脾湿不化而起,故用半夏之辛以降逆;干姜之热以温脾,借浆水之酸温,以留念关膈,藉顿服之猛峻,以速其下行,既异于生姜半夏汤,亦不同于小半夏汤,随证变化,灵活无比。

《治疗范围》:以脾胃虚寒,呕逆吐涎为主。

【诸家经验谈】《圣惠方》:于本方加白矾,烧灰为末,以生姜汁煮。面糊和为丸,以姜枣汤下,治痰逆,煖胃口,恶饮食方。

编者按:古今医家,单用此方者甚少,故无经验与绪论之採择,然此方必为仲景氏,或由仲景以前医家曾经使用有效,而笔之于书,留传于后人者。如按其症状而应用于临床上,与小半夏汤、生姜半夏汤参合治疗,则有辅助相依之势,不可废也。求真氏,只知此方为包含小青龙汤、干姜半夏人参丸、半夏泻心汤等之意,而谓本方于实际上,不甚紧要,是因为多数医家习用小半夏汤或生姜半夏汤,而不习用此用此散之故,要知生姜、干姜均有除寒散结之能,惟生姜升散之力较强,而守中温阳则远逊于干姜。且上二方,同用姜煎,一用姜汁,此方姜、夏为散,加酸服用,与上二方用法服法不同,因为脾胃虚寒,须以辛热留念之品,温其阳,兼通其心肾。燥其湿,兼化其痰水,立方之义,有取于此。求真谓于实际上,不甚紧要者,总由前人以为有同类两汤,足备应付,遂视此方为骈拇枝指,不予考虑使用耳。

【凭证使用】比小半夏汤、生姜半夏汤镇呕逆吐涎等为强。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79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食管癌食疗方

    (1)枸杞乌骨鸡:枸杞30克,乌骨鸡100克,调料适量。将枸杞乌骨鸡加调料后煮烂,然后打成匀浆或加适量淀粉或米汤,成薄糊状,煮沸即成,每日多次服用。具有补虚强身,滋阴退热,适用于食…

  • 玄参麦冬治慢性咽炎方

    30年前我曾经是一个慢性咽炎患者。每当植物开花的季节,我的咽炎必犯,非常难受。家父让我将玄参、麦冬、干石斛各10克,藏青果6粒,胖大海4粒,金银花15克,甘草5克混合后,用开水浸泡…

  • 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

    “白头翁”为毛莨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别名有奈何草、粉乳草、白头草、老姑草、菊菊苗、老翁花、老冠花、猫爪子花等等。   白头翁的功效   【性味】 味苦;性寒。 《本经》:味苦,温,…

  • 《中国中草药单方大全》

    本书共载单方、秘方4800个。按中草药称谓,分列10大类、1175种疾病。

  • 治疗雀斑方7

    取鲜姜50克,加入50%酒精500毫升,浸泡15天,外搽患处,每天4-5次。1例男子雀斑患者,搽药半月后完全消退,无复发

  • 湿疹方六

    黄柏6克,丹皮炭、陈皮炭各3克,冰片1.5克,蛋黄,油适量。前4味药研细末,用蛋黄油调成糊状,涂患处,每日3次。本方出自《醋蛋治百病》,适用于湿疹。

  • 月经病方五

    鲜芹菜、鲜藕片克120克,生油15克,精盐少许。先把芹菜、藕片洗净,芹菜切成1寸长,将锅放在旺火上,下生油烧熟放入芹菜、藕片,调入精盐适量,颠炒5分钟,再调入适量味精即成。上为1次…

  • 大承气汤的临床运用医案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所主之证必须俱备痞、满、燥、实、坚,推究其病理,缘于胃肠实滞不去,实滞不去,缘于腑气不通,腑气不通,缘于燥热内扰。治宜峻下热结。方剂组成:大黄四两(酒洗)厚…

  • 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六味地黄丸的用法和用途

    六味地黄丸是人们熟知的一种中成药,且价格便宜。2001年,全国市场上共有来自100多家企业的多个六味地黄丸品种销售;据不完全统计,在浙江市场上,六味地黄丸相关产品年销售额有5000…

  • 半夏泻心汤加减,麦门冬汤加味治疗呃逆呕吐

    潘某,男,46岁,射洪县小学教师。 初诊:1981年10月29日。呃逆持续年余,诱发原因未明。体壮少病,素嗜烟酒辛燥,呃逆每发必10余日方解。呃声不扬,但掣动有力,坐时可摇椅,卧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