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怎么办,发热的中医治疗方剂

发热是很多疾病的一个表现,高度发热会让你的内环境失衡,脏腑功能紊乱,威胁身体的健康,那么如果出现发热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处理呢?下面中医为大家介绍治疗发热的穴位按摩法和偏方。

  治发热的偏方

  1、伏暑发热、作渴、呕吐及赤白痢

用黄连一斤,切小,加好酒二升半煮干,再焙过、研细,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一天服三次。此方名“黄龙丸”。

  2、虚劳发热

用柴胡、人参等分,每服三钱,加姜枣同水煎服。

  3、血虚发热(困渴大饮,目赤面红,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如作为热症而服白虎汤必致死亡)

空当归身二钱(酒洗)。棉黄氏一两(蜜灸),水煎,作一次空心温服。一天吃两剂。此方名“当归补血汤”。

  4、惊痫发热的治疗验方

我们将干蓝、凝水石,研成粉末状,然后和水放在一起调匀之后敷在额头上。

  5、痞症(发热、盗汗、胸背疼痛)

用甘遂包在面中,放浆水内煮十沸,去面。把甘遂在微火上炒黄,研为末。大人每服三钱,小儿每服一钱,临星时服,冷蜜水送睛。忌油腻鱼肉。

  6、水肿发热,小便不能通

用海蛤、木通、猪苓、泽泻、滑石、黄葵子、桑白皮各一钱,灯心三分,水煎服。一天服二次。此方名“海蛤汤”。

  7、上气发热(急热之后饮冷水所引起)

用竹叶三斤、桔皮三两,加水一斗,煮成五升,细细饮服。三天服一剂。

  8、小儿惊风发热

用竹黄二钱、雄黄、牵牛(研末)各一钱,共研匀,加面糊成丸子,如粟米大。每服三至五丸,薄荷汤送下发。

  9、治发热口干、小便赤涩

取甘蔗去皮,嚼汁咽下。饮浆亦可。

  10、久虚发热,吐痰咳血

用黑嘴白鸭一只,取血。加温酒饮适量。另将此鸭去毛,破腹去肠,拭净,放入大枣肉二升,参苓平胃散一升,扎定,半装沙锅中以炭火慢煨。取陈酒一瓶,分三次倒入锅内。待酒干后,食鸭及枣。此主名“白凤膏”,常吃,病好渐愈。

  11、身体发热的治疗便方

用鸡蛋三枚、白蜜一俣,和匀服睛,不拘大人或小孩都有效。

  12、发寒发热,身上长疮

用鬼臼叶一把泡苦酒中,捣取汁,每服一升,一天服两次。

  13、小便涩,发热口干

用萎蕤五两,煎水服。

  14、骨蒸发热(按:即今之肺结核)

用雄黄一两,加入小便一升中。另取方圆尺的石板一块,以炭火烧热,把雄黄尿汁淋在石上,垫上薄毡,令病人解衣顶被坐石上,勿使漏风。几次之后,病状即逐渐减轻。

  15、上焦发热,白昼贪眠

用五两重的蝙蝠一个(连肠、骨炙燥),云实(炒)五两、威灵仙三两,牵牛(炒)、苋实各二两,丹砂、铅丹各一两,腻粉半两,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七丸,木通汤送下。此方名“仙乳丸”。

  16、少阴发热(少阴病初得,反发热而脉沉)

用麻黄(去节)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细辛二两,水一斗。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药,煮汁成三成,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发微汗。此方名“麻典附子细辛汤。”

  紧急发热穴位按摩很有效

  1、大椎穴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到300次。

  2、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3、曲池、合谷、外关穴

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04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急性传染性黄疸性肝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阳黄,湿热阻洛。【治法】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活血祛瘀。【方名】新生饮。【组成】凤尾草30克,过路黄30克,山楂15克,茅根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

  •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中耳炎,上感热病后易生。耳内疼痛呈搏动,耳痛流脓听不聪。发热口苦尿黄赤,舌红苔黄便干结。龙胆泻肝加减治,解毒消肿清湿热。柴栀地菊芩胆草,银翘公英膏生军。鼓膜穿孔流脓多,皂刺…

  • 民间常用的消食健胃药

    消食健胃药消食健胃类中药能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促进食物消化,以及治疗饮食积滞证候。脾胃为后天之本,“在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常服此类药可大大延长人体的寿命。①丁香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

  • 芍药甘草汤的临床应用

    芍药甘草汤方除治脚挛急外亦治腹痛。因肝主筋藏血,肝血充盈则筋得养,肝血虚或为热耗则失营而挛急。由此可知,无论腓肠肌或腹直肌挛急,其病变皆责之于肝,肝体阴用阳,阳亢阴亏。故易发生此症…

  • 偏头痛偏方

    【辨证】肝阳挟痰浊瘀血上扰清窍。【治法】平肝熄风,化痰活络。【方名】川芎定痛饮。【组成】川芎15-30克,钩藤15克,菊花12克,白蒺藜10克,生苡仁30克,白蔻3克,半夏10克,…

  • 治疗高血压的偏方3

    龙胆草、黄芩、栀子、杭白芍各10克,细生地18克,柴胡6克,决明子30克。[制用法]水煎服。[适应证]高血压肝火亢盛证。

  • 眼病方

    黄芪60克,人参、甘草(炙)、白芍各30克,陈皮15克,蔓荆子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本方适用于气血不足所致的睡起胞睑浮肿。在服本方时,忌食酒、醋、湿面、酱料、葱、蒜、韭…

  • 止痛丸治疗胃脘痛

    功用:活血止痛,制酸镇痉,收敛。 主治:消化系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炎、胃痉挛等引起的胃脘痛。 处方:救必应2000g,两面针1500g,海螵蛸1300g,延胡索1000g,五灵脂…

  • 桂枝加葛根汤加味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桂枝加葛根汤加味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科自2011年5月~2013年5月近2年来治疗的颈型颈椎病120例,分为观察组(桂枝加葛根汤加味配合…

  • 《道藏》九大仙草及其现代研究

    《道藏》 是道教经籍的总集,是按照一定的编纂意图、收集范围和组织结构,将许多经典编排起来的大型道教丛书,内容包括道教经典、论集、科戒、符图、法术、斋仪、赞颂、宫观山志、神仙谱录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