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治愈汗出不止一例报告

【摘要】历来有汗出不能用麻黄的成训,但有一患者一月余日夜汗出不止,并且多处治疗,使用固表止汗,补益强壮之药无效。而从脉象者,表实证无疑,用麻黄汤治疗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今给予报告。

【关键词】汗出不止一月余,脉浮盛有力,麻黄汤。

李XX,男,52岁,某村农民,2005年5月26日初诊。患者一月前挖田至暮,因大汗未干,随即下河拦坝灌田。第二天开始逐步出现汗出,最初几日以夜间出汗明显,白天较少,但在村卫生室治疗后,夜间、白天汗液均时时渗出。随即去多个诊所、医院就诊,初起似乎有效,但接着治疗就无效,也曾就别处中医治疗而无效,辗转治疗一月余,反有愈演愈烈之势,最后来到我处就诊。患者形体尚壮,面色紫红,精神尚可,说话声音有力,无明显恶寒发热表现,自觉身体不舒展,但无明显肌肉酸痛表现,稍觉心烦;肌肤温暖湿润、有汗,用手一抹,手湿润;舌质红,苔薄黄稍腻,脉双手均浮大稍紧有力。询之,夜间睡眠差,无明显无力感,饮食可,无明显口渴引饮等。饮水量与平时相当,大小便无明显异常。余诊为太阳伤寒挟湿邪郁滞玄府。遂投麻黄36g,桂枝24g,杏仁24g(冲碎),炙甘草12g,滑石12g(布包煎),通草6g一付。第二日患者欣喜来告,汗已减十之六七,诊脉仍浮大有力,但已不紧,续用麻黄24g,桂枝12g,杏仁15g其余药物剂量如前,续投两付。三日后患者来告,汗已止,无不适感觉。诊脉左手浮大,右手大而稍虚。患者要求再开药以巩固疗效,并告诉我多收一点费用,予补中汤加荆防桂芍各12g,通草3g两付。前后三次就诊,共五付药,费用40元有零,一星期后,患者来告,已完全好,精神较佳,非常感谢。

思考:记得当时处方遣药,患者离开后,自己反倒变得惴惴不安起来,一是麻黄剂量偏高,用到36g。教科书上提倡麻黄用量为9-12g;二是这个病人又有汗出不止,古有成训,有汗不得用麻黄,所以不但顾虑有医疗纠纷,而且还被同行耻笑可能。所以病人离开后,自己忧心忡忡,茶饭不香,夜不能寐。即使相信从脉象看,觉得自己的判断没有错。也曾经看到过有一个老中医用麻黄汤治愈出汗淋雨后汗出不止,脉浮实大的报告。

关于麻黄的用量问题,仲景先师在《伤寒论》中,麻黄汤中麻黄用三两,大青龙、越婢汤中麻黄分别用到四两和六两,后世不断有学者研究,按汉末至唐的两与现在的克相兑换,一两相当于现在的15.625g或13.225g。个人对这种说法还是抱一种支持的态度,一是仲景在用麻黄汤时,一再告诫,表虚及有汗者不得用麻黄,恐有汗出不止,甚至亡阳之虞。当时汉唐人的体质应该比现代人强壮固实,如果按一两3g兑换,9g左右的麻黄就是对于现代人,有汗无汗,体虚体实,基本不会引起汗出亡阳的变证;二是自己在临床上的麻黄用量一般在12g-24g左右,只要是有表证且脉浮不弱,有汗无汗都投用,而且经常使用,从无汗出不止的病例出现,反倒觉得周身舒畅,百节皆展。古人有麻黄冲开肌表凝固之寒的说法;三是《伤寒杂病论》中,附子用量大者一枚,一枚大概有100g左右,麻黄汤中杏仁七十个,大概相当于30g,桂枝汤中大枣大者十二枚,不低于40g,说这些是在说明古代的用药剂量要比现在大,量大而精,用药准确,切近病机是《伤寒杂病论》用药的特点。

此病人汗出不止而反用麻黄汤治疗,是因为当时得觉得病因病机脉象都很支持,强力劳作大汗未干,夜幕降临时入凉水中,至寒湿之邪入于肌表玄府,使卫气顿受郁遏,卫气不能固表,营气不敛,而汗出不止,脉象浮大紧而有力,均为麻黄汤的强适应证。仲景用大承气汤治疗热积旁流之证,是通因通用之法。今用麻黄汤治疗此证,也属通因通用之法,是遵循先贤的临床思路的。点滴经验与想法,提出来供同道一起思考与实践,敬请指教。

文章来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07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黑豆当药

    黑豆,性味甘、平、无毒。有活血、利水、祛风、清热解毒、滋养健血、补虚乌发的功能。《本草纲目》说:“黑豆八肾功多,故能治水、消胀、下气、制风热而活血解毒。”黑豆营养丰富,每百克含蛋白…

  • 乳腺癌方二十四

    蒲公英、地丁各9克,炮甲珠6克,瓜蒌60克,双花15克,当归30克,黄芪15克,花粉6克,白芷、橘梗各15克,赤芍6克,薤白15克,远志、宫桂各9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分…

  • 绿豆茶饮治流感

    用料:绿豆50克,绿茶5克,冰糖15克。制用法:绿豆洗净,捣碎,同茶、糖放入碗内,用开水冲沏,约泡20分钟。代茶饮用。功效:清热解毒。主治:流行性感冒,症见咽痛、热咳。也可用于预防…

  • 产后大便难的治疗方法

    产后大便难产后大便难指产后大便坚涩,或数日不解,或排便时干燥疼痛,难以解出者。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分娩失血,营血骤虚,津液亏耗,不能濡润肠道,以致肠燥便难;或阴虚火旺,内灼津液,津少液…

  • 牵正散组成配方,功效与作用

      牵正散 出自《杨氏家藏方》 【组成】 白附子 白僵蚕 全蝎去毒,各等分,并生用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3g),热酒调下,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每次服3g,日服2…

  • 丹皮的功效与作用,牡丹皮的副作用与禁忌

    丹皮,又名牡丹皮,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产于安徽、山东等地。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剥取根皮,晒干。生用或炒用。《本草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后…

  • 失眠方剂3

    核桃仁、黑芝麻、桑叶各50克。[制用法]捣烂如泥状,做成丸,每丸重3克。每服9克,每日2次。[适应证]同上方。

  • 减肥食疗秘方

    (1)荷叶粥:鲜荷叶一张,粳米100克,冰糖少许。①粳米淘净,鲜荷叶洗净,切成一寸方的块。②鲜荷叶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10分钟~15分钟,去渣留汁。③粳米…

  • 慢性支气管炎病的预防及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是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主要症状少数人是由急性支气管炎未治愈而转为慢性支气管炎,大多数是隐潜发病。主要病因有细菌感染、刺激性烟雾、粉尘、大气污染…

  • 脑溢血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肾阴亏损,肝阳上亢,痰热交阻,随风阳上扰。【治法】滋阴潜阳,开窍化痰。【方名】二六汤。【组成】生地12克,丹皮12克,泽泻12克,茯苓12克,枣皮12克,牡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