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治愈汗出不止一例报告

【摘要】历来有汗出不能用麻黄的成训,但有一患者一月余日夜汗出不止,并且多处治疗,使用固表止汗,补益强壮之药无效。而从脉象者,表实证无疑,用麻黄汤治疗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今给予报告。

【关键词】汗出不止一月余,脉浮盛有力,麻黄汤。

李XX,男,52岁,某村农民,2005年5月26日初诊。患者一月前挖田至暮,因大汗未干,随即下河拦坝灌田。第二天开始逐步出现汗出,最初几日以夜间出汗明显,白天较少,但在村卫生室治疗后,夜间、白天汗液均时时渗出。随即去多个诊所、医院就诊,初起似乎有效,但接着治疗就无效,也曾就别处中医治疗而无效,辗转治疗一月余,反有愈演愈烈之势,最后来到我处就诊。患者形体尚壮,面色紫红,精神尚可,说话声音有力,无明显恶寒发热表现,自觉身体不舒展,但无明显肌肉酸痛表现,稍觉心烦;肌肤温暖湿润、有汗,用手一抹,手湿润;舌质红,苔薄黄稍腻,脉双手均浮大稍紧有力。询之,夜间睡眠差,无明显无力感,饮食可,无明显口渴引饮等。饮水量与平时相当,大小便无明显异常。余诊为太阳伤寒挟湿邪郁滞玄府。遂投麻黄36g,桂枝24g,杏仁24g(冲碎),炙甘草12g,滑石12g(布包煎),通草6g一付。第二日患者欣喜来告,汗已减十之六七,诊脉仍浮大有力,但已不紧,续用麻黄24g,桂枝12g,杏仁15g其余药物剂量如前,续投两付。三日后患者来告,汗已止,无不适感觉。诊脉左手浮大,右手大而稍虚。患者要求再开药以巩固疗效,并告诉我多收一点费用,予补中汤加荆防桂芍各12g,通草3g两付。前后三次就诊,共五付药,费用40元有零,一星期后,患者来告,已完全好,精神较佳,非常感谢。

思考:记得当时处方遣药,患者离开后,自己反倒变得惴惴不安起来,一是麻黄剂量偏高,用到36g。教科书上提倡麻黄用量为9-12g;二是这个病人又有汗出不止,古有成训,有汗不得用麻黄,所以不但顾虑有医疗纠纷,而且还被同行耻笑可能。所以病人离开后,自己忧心忡忡,茶饭不香,夜不能寐。即使相信从脉象看,觉得自己的判断没有错。也曾经看到过有一个老中医用麻黄汤治愈出汗淋雨后汗出不止,脉浮实大的报告。

关于麻黄的用量问题,仲景先师在《伤寒论》中,麻黄汤中麻黄用三两,大青龙、越婢汤中麻黄分别用到四两和六两,后世不断有学者研究,按汉末至唐的两与现在的克相兑换,一两相当于现在的15.625g或13.225g。个人对这种说法还是抱一种支持的态度,一是仲景在用麻黄汤时,一再告诫,表虚及有汗者不得用麻黄,恐有汗出不止,甚至亡阳之虞。当时汉唐人的体质应该比现代人强壮固实,如果按一两3g兑换,9g左右的麻黄就是对于现代人,有汗无汗,体虚体实,基本不会引起汗出亡阳的变证;二是自己在临床上的麻黄用量一般在12g-24g左右,只要是有表证且脉浮不弱,有汗无汗都投用,而且经常使用,从无汗出不止的病例出现,反倒觉得周身舒畅,百节皆展。古人有麻黄冲开肌表凝固之寒的说法;三是《伤寒杂病论》中,附子用量大者一枚,一枚大概有100g左右,麻黄汤中杏仁七十个,大概相当于30g,桂枝汤中大枣大者十二枚,不低于40g,说这些是在说明古代的用药剂量要比现在大,量大而精,用药准确,切近病机是《伤寒杂病论》用药的特点。

此病人汗出不止而反用麻黄汤治疗,是因为当时得觉得病因病机脉象都很支持,强力劳作大汗未干,夜幕降临时入凉水中,至寒湿之邪入于肌表玄府,使卫气顿受郁遏,卫气不能固表,营气不敛,而汗出不止,脉象浮大紧而有力,均为麻黄汤的强适应证。仲景用大承气汤治疗热积旁流之证,是通因通用之法。今用麻黄汤治疗此证,也属通因通用之法,是遵循先贤的临床思路的。点滴经验与想法,提出来供同道一起思考与实践,敬请指教。

文章来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07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支气管炎症状及表现,支气管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偏方与食疗方

    支气管炎的症状及表现   1、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常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患者通常有鼻塞、流鼻涕,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临床表现。 而全身症状较为轻微,但可出现低热、畏寒、周…

  • 结节性红斑的中医辨证论治

    结节红斑湿热成,瘀阻经脉滞不通。病久反复寒湿蕴,治此三法细分清。 结节性红斑(现代医学病名),是一种好发于小腿伸侧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由于发病时小腿部生有多个结节,似梅核大小,如瓜…

  • 归脾汤加减治疗过敏性紫癜

    过敏紫癜因气虚,瘀斑色淡反复发。面白少华病程长,便血腹痛细软脉。补气摄血归脾治,归脾加减当归参。熟地白芍旱莲草,炙芪茅根草侧柏。衄血熟地易生地,血尿血余胶乌梅。便血三七木香煨,槐米…

  • 口苦的原因,口苦的中医辨证与治疗方法,早起口苦的食疗方

    摘要:口苦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龙祖宏教授认为口苦的辨证可分为虚实两端。实证主要有肝胆湿热证、肝郁化火证;虚证主要有肝肾阴虚证、脾胃虚寒证,分别予清利肝胆湿热、疏肝清火、滋阴疏肝、…

  • 治疗黄褐斑方2

    制香附、赤芍各20克,熟地、当归各10克,女贞子、丹参、杞子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lO剂为一疗程。可使黄褐斑消退,色深且多者,可多服几个疗程,对身体并无副作用。

  • 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淤滞性皮炎280例

    目的:探讨仲景桃核承气汤治疗淤滞性皮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2007年门诊治疗280例淤滞性皮炎,一律采用桃核承气汤加减口服煎剂和桃核承气汤原方煎后湿敷局部。结果:…

  • 《二十世纪中医药最佳处方 五官科卷》

      内容提要 本书本着尊重历史、反复精选的原则,对二十世纪中医五官科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全书以病为纲、以病统方,介绍了耳鼻喉科疾病、眼科疾病、口腔科疾病及其他疾病的中医治疗…

  • 生黑发方十八

    新鲜小胡桃3个。药连皮研成细末,加入人乳2杯,盛银银器内用火武文煎熬,并不断地用竹蓖子搅拌,使之慢慢成膏即可使用。每用前洗净头发,用毛笔蘸药膏少许,均匀地涂于头发上,次晨用温水洗去…

  • 小儿消积丸

    具有消食导滞,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小儿厌食有停食积滞者。3~6个月每服10丸,6个月~1岁每服20丸,1~3每服30丸,3~6岁每服50丸,日服2次。

  • 生黑发方十六

    鲫鱼胆50枚,铁锉1片(15克),诃子5枚(煨、去核),郁金2枚,黄岑(切细)、黑豆、紫草、零陵香各15克,生姜汁50毫升。药和匀,在绢袋内盛,取竹沥油120克,麻油350克,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