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蔺子

马蔺子
(《唐本草》)

【异名】蠡实(《本经》),荔实(《别录》),马楝子(《本草图经》),马莲子(《河北中药手册》)。

【来源】为鸢尾科植物马蔺的种子。

【植物形态】马蔺(《唐本草》),又名:旱蒲(《礼记》),剧草、豕首、三坚(《本经》),荔(《说文》),马薤(《礼记》郑玄注),马莲(《释草小记》),蠡草(《纲目》)。
多年生草本,高约25~30余厘米。根茎粗壮,根细而坚韧。叶基生,线形,长20~40厘米,宽3~6毫米,先端渐尖,全缘,下部带紫色,质较硬,光滑无毛,平行脉两面凸起,7~10条。花茎近上端有3片叶状苞片;花淡蓝紫色,1~3朵,生于花茎顶端,花被6,2轮,下部联合成筒,外轮匙形,向外弯曲而下垂,内轮倒披针形,直立;雄蕊3,密接在花柱外侧,花药长;蜂蕊1,子房下位,狭长,花柱3深裂,扁平,柱头呈花瓣状2裂。蒴果纺锤形,具三棱,先端细。种子多数,红褐色,为不规则的圆形,有棱。花期4~6月。果熟期8~9月。
生于向阳的山野。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本植物的根(马蔺根)、叶(马蔺叶)、花(马蔺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8~9月果实成熟时割下果穗,晒干,打取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药材】干燥成热的种子为扁平或不规则卵形的多面体,长约5毫米,宽3~4毫米。表面红棕色至黑棕色,摹部有黄棕色或淡黄色的。种脐,顶端有合点略突起。质坚硬。切断面胚乳肥厚,灰白色,角质性;胚位于种脐的一端,白色,细小弯曲。气微弱,味淡。以赤褐色、饱满、纯净者为佳。
主产江苏、辽宁、河北、北京等地。

新疆地区尚以同属植物碱地马蔺的种子,与马蔺子同等入药。

【炮制】拣净杂质,筛去灰屑,捣碎或武火炒至鼓起为度.。

《纲目》:"凡入药炒过用,治疝则以醋拌炒之。"

【性味】甘,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无毒。"

③《蜀本草》:"寒。"

【归经】①《得配本草》:"入阳明经血分。"

②《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经。"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止血,解毒。治黄疸,泻痢,吐血,衄血,血崩,白带,喉痹,痈肿。

①《本经》:"主皮肤寒热,胃冲热气,风寒湿痹,坚筋骨,令人嗜食。"

②《别录》:"止心烦满,利大小便,长肌肤。"

③《唐本草》:"疗金疮血内流、痈肿等病有效。"

④《日华子本草》:"治妇人血气烦闷,产后血运并经脉不止,崩中带下,消一切疮疖肿毒,止鼻洪吐血,通小肠,消酒毒,治黄病,敷蛇虫咬,杀草毒。"

⑤《纲目》:、"治小腹疝痛、腹内冷积、水痢诸病。"

⑥《医林纂要》:"破血,软坚。"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宜忌】①《别录》:"多服令人溏泄。"

②《得配本草》:"燥热者禁用。"

【选方】①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马蔺子三钱。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②治水痢:马蔺子、干姜、黄连。上三味为散。熟煮汤,取一合许,和二方寸匕,入腹即断。冷热皆治。(《随身备急方》马蔺散)

③治月经过多:马蔺子三钱,马蔺花三钱,石榴皮四钱。共为细末,一日分三次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④治喉痹肿热痛闷:川升麻一两,马蔺子二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蜜水调下一钱。(《圣惠方》升麻散)

⑤治咽喉肿痛:马蔺子二钱,牛蒡子三钱,大青叶一两。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⑥治鼻衄、吐血:马蔺子二钱,白茅根一两,仙鹤草五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①治疗骨结核
将马蔺子放在铁锅内炒干研粉内服,每日3次,每次5~7克,小儿酌减。另用其粉2份,凡士林5份,调成药膏外敷。观察骨结核59例,用药时间2~8个月,痊愈者20例,显著好转27例,其余结果不明。

②避孕
将马蔺子60克捣碎,加水2碗熬成1碗,加入黄酒0.5斤或1斤,稍煮,连渣带汤分成6份。经来时每日2次,连服3天。或将压碎的马蔺子加工制成胶囊剂,50克生药相当于18粒胶囊,每天2次,每次3粒,从月经第1天起服用,连服3天。汤剂试用于200例育龄妇女,1个月内怀孕者6例;另观察25例,3个月怀孕者4例,6个月怀孕者7例。胶囊试用于220例(其中80%左右为哺乳期妇女),服药后3个月内怀孕者63人。服药后少数有月经提前、错后,经量或多或少,白带稍多等副作用。故以马蔺子作避孕药,殊欠理想。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64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喜树叶_喜树叶能治病吗_喜树叶怎么入药

    基础信息 性味:味苦;性寒;有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痒。主痈疮疖肿;牛皮癣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蓝果树科植物喜树的叶。 原形态:喜树,落叶乔木,高达30m。树皮浅灰…

  • 红萆薢

    红萆薢(《中药材手册》) 【异名】川萆薢(《中药材手册》)。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土茯苓或粉菝葜等多种同属植物的块根。植物形态详"土茯苓"条及"金刚藤头"条。 【采集】全年可采,切…

  • 肉桂油

    肉桂油(《纲目拾遗》) 【异名】桂皮油(《中国药典》)。 【来源】为用樟科植物肉桂的树皮、枝、叶经蒸馏所得的芳香油。植物形态参见"肉桂"条。 【药材】为黄色或黄棕色的澄明液体。有桂…

  • 柠条根

    柠条根(《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来源】为豆科植物中间锦鸡儿的根。植物形态详"柠条"条。 【采集】夏、秋季采挖,晒干,切片。 【性味】味微辛,性温。 【功用主治】滋阴养血。治高…

  • 向日葵花

    向日葵花(《民间常用药汇编》) 【来源】为菊科植物向日葵的花蕾,植物形态详"向日葵子"条。 【采集】秋季采收。 【化学成分】花含槲皮黄甙、三萜皂甙、向日葵皂甙A、B、C等,其甙元是…

  • 细果角茴香

    细果角茴香(《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异名】角茴香(《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巴尔巴大、哇日哇哒(藏名)。 【来源】为罂粟科植物节裂角茴香的全草。 【植物形态】节裂角茴香一年生草木…

  • 青箭杆草

    青箭杆草(《贵州民间药物》) 【异名】大柴胡、银柴胡、马兰头(《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菊科植物毛茎马兰的全草。 【植物形态】毛茎马兰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茎直立,…

  • 山蒜

    山蒜(《本草拾遗》) 【异名】泽蒜(《本草拾遗》),小蒜(《救荒本草》),苦蒜果、野葱果(《贵州民间方药集》),野葱(《上海植物名录》)。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山蒜的鳞茎。 【植物…

  • 丝瓜根

    丝瓜根(《滇南本草》) 【来源】为葫芦种植物丝瓜或粤丝瓜,详"丝瓜"条。 【采集】夏、秋采挖。洗净,鲜用或干用。 【性味】甘,平。 ①《岭南采药录》:"味甘,性寒。" ②《重庆草药…

  • 麦芽_麦芽有回乳的功效吗_麦芽是发芽的大麦吗

    基础信息 别名:大麦糵、麦糵、大麦毛、大麦芽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消食化积;回乳。主食积不消;腹满泄泻;恶心哎吐;食欲不振;乳汁郁积;乳房胀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