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芽

麦芽
(《纲目》)

【异名】大麦蘖(《药性论》),麦蘖(《日华子本草》),大麦毛(《滇南本草》),大麦芽(《本草汇言》)。

【来源】为发芽的大麦颖果。植物形态详"大麦"条。

【制法】将大麦以水浸透,捞出置筐内,上盖蒲包,经常洒水,待芽长达3~5毫米时,取出晒干。

【药材】果实呈梭形,长8~12毫米.直径2.5~3.5毫米。上端有长约3毫米的黄棕色幼芽,下端有须根数条,纤细而弯曲,长0.2~2.0厘米,少数无须根。表面黄色或淡黄棕色,背面为外稃包围,具5脉,腹面为内稃包围,有腹沟1条。剥除内外稃后,即为果皮。果皮淡黄色,膜质,种皮薄与果皮难分离,背面基部有长椭圆形的胚,淡黄白色,长3~5毫米,腹面中央有褐色纵沟1条。胚乳很大,乳白色,粉质。气无,味微甜。以色黄粒大,饱满,芽完整者为佳。
各地均产。

【化学成分】麦芽含淀粉酶、转化糖酶、维生素B、脂肪、磷脂、糊精、麦芽糖、葡萄糖等。

【药理作用】麦芽因含消化酶及维生素B,有助消化作用。

【炮制】炒麦芽:取麦芽置锅内微炒至黄色,取出放凉。焦麦芽:同上法炒至焦黄色盾,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性味】甘,微温。

①《药性论》:"味甘,无毒。"

②《汤液本草》:"气温,味甘咸,无毒。"

③《本草再新》:"味甘,性平,无毒。"

【归经】入脾、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胃二经。"

②《本草汇言》:"入足太阴、阳明,手阳明经。"

【功用主治】消食,和中,下气。治食积不消,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泄泻,乳胀不消。

①《药性论》:"消化宿食,破冷气,去心腹胀满。"

②《千金·食治》:"消食和中,熬末令赤黑,捣作麨,止泄利,和清酢浆服之,日三夜一服。"

③《日华子本草》:"温中,下气,开胃,止霍乱,除烦,消痰,破癥结,能催生落胎。"

④《医学启源》:"补脾胃虚,宽肠胃,捣细炒黄色,取面用之。"

⑤《滇南本草》:"宽中,下气,止呕吐,消宿食,止吞酸吐酸,止泻,消胃宽膈,并治妇人奶乳不收,乳汁不止。"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宜忌】①《食性本草》:"久食消肾,不可多食。"

②《汤液本草》:"豆蔻、缩砂、木瓜、芍药、五昧子、乌梅为之使。"

③《本草经琉》:"无积滞,脾胃虚者不宜甩。"

④《本草正》:"妇有胎妊者不宜多服。"

⑤《药品化义》:"凡痰火哮喘及孕妇,切不可用。"

【选方】①快膈进食:麦芽四两,神曲二两,白术、橘皮各一两。为末,蒸饼丸梧子大。每人参汤下三、五十丸。(《纲目》)

②治产后腹中鼓胀,不通转,气急,坐卧不安:麦蘖一合,末,和酒服食,良久通转。(《兵部手集方》)

③治饱食便卧,得谷劳病,令人四肢烦重,嘿嘿欲卧,食毕辄甚:大麦蘖一升,椒一两(并熬),干姜三两。捣末,每服方寸匕,日三、四服。(《补缺肘后方》)

④治产后发热,乳汁不通及膨,无子当消者:麦蘖二两,炒,研细末。清汤调下,作四服。(《丹溪心法》)

【临床应用】治疗急慢性肝炎
取大麦低温发芽的幼根(长约0.5厘米左右),干燥后磨粉制成糖浆内服,每次10毫升(内含麦芽粉15克),每日3次,饭后服。另适当加用酵母或复合维生素B片。一般以30天为一疗程,连服至治愈后再服一个疗程。治疗161例,有效108例,无效53例,有效率为67.1%。其中急性肝炎56例,有效48例;慢性肝炎105例,有效60例。服药后肝痛、厌食、疲倦、低温等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对消除厌食更显著。有效病例的肝脏肿大大多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转氨酶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服药后少数病人有口干、口苦、烦躁、腹泻等副作用。远期疗效有待继续观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73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葎草根

    葎草根(《纲目》) 【来源】为桑科植物葎草的根,植物形态详"葎草"条。 【功用主治】治石淋,疝气,瘰疬。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5~8钱;或捣汁。 【选方】①治石淋:葎草根取汁…

  • 石决明_石决明的功能主治_石决明有哪些好处

    基础信息 别名:鳆鱼甲、千里光、真海决、海决明、海南决、关海决、鲍鱼壳、九孔石决明、鲍鱼皮、金蛤蜊皮 性味:味咸;性寒 功能主治:平肝清热;明目去翳。主头痛眩晕;目赤翳障;视物昏花…

  • 藤子甘草

    藤子甘草(《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异名】土甘草、鸡血藤(《广西药植名录》),美丽相思子(《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为豆科植物毛果鱼藤的藤或根。 【植物形态】毛果鱼藤木质大…

  • 葛花_ 葛花泡水的功效与作用_ 葛花的禁忌

    基础信息 别名:葛条花 性味:味甘;性凉 功能主治:解酒醒脾;止血。主伤酒烦热口渴;头痛头晕;脘腹胀满;呕逆吐酸;不思饮食;吐血;肠风下血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野葛…

  • 大鹅儿肠

    大鹅儿肠(《贵州民间方药集》) 【异名】黑牵牛、寸金草、老鹳精(《贵州民间方药集》),大种鹅儿肠、通经草(《贵阳民间药草》)。 【来源】为石竹科植物大繁缕的全草或根。 【植物形态】…

  • 石斛─环草石斛

      石斛──环草石斛  HerbaDendrobiiLoddigesii  (英)LoddigesDendrobiumStem  【别名】 美花石斛、小环草、小黄草。   【来源】…

  • 杏枝

    杏枝(《本草图经》)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树枝。植物形态详"杏仁"条。 【功用主治】《本草图经》:"主堕伤。" 【选方】治坠马扑损,瘀血在内,烦闷:杏枝三两。细锉微煞,好…

  • 华凤仙

    华凤仙(《广西中草药》) 【异名】水指甲花、象鼻花。 【来源】为凤仙花科植物华凤仙的茎、叶。 【植物形态】华凤仙一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茎下部伏地,生根,上部直立,节上有2至…

  • 川芎

    【中药名称】川芎(《汤液本草》) 【拼音名】Chuanxiong 【英文名】RHIZOMACHIUANXIONG 【异名】山鞠穷(《左传》),芎藭(《本经》),香果(《吴普本草》)…

  • 慈竹箨

    慈竹箨(《纲目》) 【异名】慈竹笋壳(《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箨,植物形态详"慈竹叶"条。 【功用主治】①《纲目》:"治小儿头身恶疮,烧散和油涂之,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