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桂汤原文,桂枝加桂汤医案

【桂枝加桂汤原文】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117)

【组成】
桂枝15g 白芍10g 炙甘草6g 生姜10g 红枣12枚

【煎服】
水浸30分钟,煎30分钟,约600ml,分早、中、晚3次服。

【主治】
气上冲逆,心腹疼痛,喜热畏寒之奔豚证。

【禁忌】
口渴、思饮、思冷者,忌之。

【类方】
奔豚汤、苓桂草枣汤:同为治奔豚方。不同者,奔豚汤证为肝气郁结,化火上逆,故有口苦烦渴,往来寒热之症状;苓桂草枣汤证为阳虚水饮上逆,欲作奔豚而未成奔豚,故有脐下悸动,小便不利;桂枝加桂汤证已成奔豚,属寒邪为患,故加桂以温之降之。

【临床运用】
1.神经官能症,或因风寒之气直中下焦而见气上冲者。(《伤寒论方运用法》)
2.神经衰弱,歇斯底里性冲逆,感冒,妇人更年期之“ 逆上感。”(《古方临床之运用》)
3.呃逆。伴音低声微,舌淡,脉沉迟无力。(《新中医》
1991;5:45)
4. 食后嗜睡。兼面色晄白,四末不温,时发热汗出,脉濡缓。(《四川中医》1993;5:36)

桂枝加桂汤方解

本方降逆缓急,祛寒止痛,为治寒性奔豚证之方。临床运用以冲逆腹痛,喜温畏寒,脉象弦紧为目标。

奔豚之名,始见于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云:“肾脉,微急为沉厥奔豚。”《素问·骨空论》云:“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难经.五十六难》云:“肾之积,名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金匮要略》列专篇论述,云:“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诸病源候论》认为惊恐忧思等情志刺激、及阴寒内盛系致病之因。临床症状为腹痛、脐下悸,自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甚及咽喉,且头重眩晕。甚者汗出淋漓,手冷至肘、足冷过膝,胸满短气,闭目不语,几近昏愦,有欲死之感。腹诊时腹壁坚硬如板,指下冲动应手,忽大忽小,时隐时现。移时冲气渐平,一如常人。发病时病人及家属惶恐莫耐,若去医院急诊,透视、B超及化验检査,往往均在正常范围,患者无从,医者无耐。多被诊为神经官能症,给予镇静药症状或可暂减,然醒后依然,可谓棘手之证。一般中药调理,虽能使症状缓解,然亦难以根治。故须避免寒冷、疲劳、饥饿等诱因,劝导病人思想开朗,移情易性,多能减少病证之发生。

桂枝加桂汤证,为心阳虚弱,不能坐镇于上,致下焦阴寒之气得以上冲,或寒邪直中而发。多有喜温畏寒,四肢不温,神疲无力,舌质淡,脉沉细迟缓,或兼桂枝汤发热,汗出,恶风寒之表证者。是方用桂枝汤调和营卫,温阳养阴,更加桂二两,则以平冲降逆为主,故用于寒性奔豚。陈修园谓:“上能保少阴之火脏,下能温少阴之水脏,一物而两扼其要也。”药后矢气,或下利者,病愈之信号也。

奔豚欲发,属水饮为患者可服苓桂草枣汤。已发者须辨识之,属阴寒内盛者,用桂枝加桂汤;属肝郁化火者,投奔豚汤。亦可配合针灸以治。以上三方,为仲圣启人规矩,非能应对一切奔豚也。余临床治奔豚,若兼胸满烦惊、肝胆火盛症者,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赭石易铅丹);若寒热夹杂,舌红、脉细者,用乌梅丸改汤治之;若夜间较甚,脉弦者,用活络效灵丹加桂枝黄连白芍治之;若每临晨发作、或枵腹力作发病,属肝肾虚损者,用六味地黄汤加龙骨牡蛎芡实紫石英治之。三棱、莪术活血化瘀,消癥瘕,散痃癖,诸多医家认为性猛烈,耗气伤血,张锡纯则反是之,以为性平和一如香附。余临床所察,诚服其说,故不论何种证型,皆加之,疗效甚好。如发病甚急,取药、煎药尚需一段时间,情急之下,指甲掐压双侧内关,亦可缓减症状。

余乡里患此病者甚多,俗称“痃气”、“痃疙瘩”。余就学时,一老师云,忻州有人,将肾读“贤”,肾气读成“贤气”,文化低故也。当时余尚不解,以为老师所言确当。后临床实践,读书学习,对痃、癖、癥、瘕、积、聚研讨归类,知奔豚、痃、瘕、聚一类证也。清·谢映庐云:“肝胃二经痼冷沉寒,积凝胶聚,绸缪纠结而为痃癖之症,痃者,玄妙莫测之谓;癖者,隐辟难知之称。”若此,读痃气并不为错,乃音同字不同也。

【桂枝加桂汤病案】

1. 眩晕
王某,女,58岁。眩晕20余日,时作时止,晕时腹中气上冲逆,甚则呕吐、耳鸣,感觉周围旋转,如步云里。望其面微暗红,形容憔悴,舌淡红,苔白腻。询知患糖尿病6年,去岁眩晕亦如是发作,经住院诊断为脑供血不足,至今仍服西比林、 舒血宁等。时发热,汗自出,纳呆,便溏,日二三行,腹不痛,腰不酸。诊得脉象沉弦。触其腹,心下悸甚,腹肌挛结。测得血压124/82mmHg,血糖5.6mmol/L,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皆在正常范围。

脉证分析:眩晕时发时止,缘于腹中气冲与伏,冲甚则晕甚,冲伏则晕停,此冲脉之病也。观便溏下利,知其下焦伏寒,寒邪犯冲,故气逆而晕也。桂枝加桂汤温阳散寒、平冲降逆,正用武之时也。

桂枝15g  白芍10g  炙甘草10g  生姜10片 红枣12枚 三剂

二诊:眩晕、冲逆大减,时发热、汗自出亦轻。仍纳呆,便溏。近口干思饮,此寒邪祛散,阳气萌升之象也,法不可更。

原方三剂。

2. 奔豚

王某,男,52岁,地区铁合金厂工人。病奔豚已四年,间隔时间短则七八天,长则两三月。发作时有物自小腹而上,撞击心下,疼痛急迫,连宵累日,粒米不进,时或眩晕、呕吐清水。多由感寒触冷诱发,作毕,饮食二便尚皆正常。近又病五曰矣,由其徒郝小春陪同就诊。患者体质尚可,面红发热,头汗津津,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红润,舌苔薄白,脉象沉弦。腹诊心下、当脐悸动筑筑。谓初拒按,继按则舒,故痛甚时需人按压,不可或缺。不著时则佩戴自制铁卡(状若腰带,中心突出如拳,正对脐眼),以代手按。

观其脉症,知属寒性奔豚,非奔豚汤所能奏效也。奔豚者,肾之积也,肾虚为本,中寒乃诱因也。拟桂枝加桂汤:

桂枝15g 白芍10g 炙草6g 生姜10片 红枣5枚 三剂

二诊:奔豚止。嘱服金匮肾气丸一月,以防复发。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82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百日咳食疗方

    蜂蜜250g,生姜捣汁20g,生梨捣汁20g,川贝母粉10g。以上四味同放瓷盆中搅匀,将盆至锅中隔水文火炖1小时,取出备用。每次1匙,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百日咳为儿童常见病,病程…

  • 泌尿系统感染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湿热蕴结膀胱。【治法】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方名】通淋方。【组成】金银花30克,白花蛇舌草15克,鱼腥草15克,车前草30克,匾蓄10克,黄柏10克,小蓟12…

  • 槐花散与槐角丸治疗Ⅰ期内痔出血的临床疗效

    [摘要] 目的 分析总结槐花散与槐角丸治疗Ⅰ期内痔出血的临床疗效及临床使用参考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来该院就诊的Ⅰ期内痔出血患者6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 男性不育中药方剂一

    一、枸杞子:有养阴补血、益精种子的作用,适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男性不育,尤其是肾精亏损、气血两虚的无精子、少精子、死精子过多、免疫性不育、畸形精子过多、精子动力异常等。用量:30克,…

  • 麻疹小偏方

    紫草、甘草各6克(年幼者剂量酌减),加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一周;大青叶9克,加水一杯煎至半杯,每日服一次,连服5~7天。

  • 月经量过少的治疗方法

    月经过少指尽管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者。本病的发生有虚有实,虚者或因化源不足,血海空虚;或固梢血衰少,血消不盈;实者,是因瘀血…

  • 生铁落饮加减治疗精神病

    肝火挟痰扰心神,两目怒视性躁急。头痛少寐面目赤,叫骂不休狂无知。语言颠倒毁物器,不食不眠便秘结。痰火壅盛舌质红,苔黄弦滑大数脉。镇心涤痰泻肝火,生铁落饮加减宜。胆星瓜蒌生铁落,橘红…

  • 什么是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是指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乳头状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经产妇多见,尤多发于40-50岁妇女,本病恶变率达5-10%,被称之为癌前病变,临床上应予足够…

  • 治疗黄疸验方

    一方:玉蜀黍顶穗15g。水煎服,退黄甚效。 二方:青黛30g,白矾180g。为面,每次6g,用鸡蛋清调服。 三方:治疗肝硬化,用赤茯苓300g,为面,兑牛黄1.5g,白芷30g,麝…

  • 性功能减退的食疗方

    益阳麻雀:麻雀15只,小茴香、大茴香、大蒜各10克,生姜9克,菜油适量。将麻雀去毛和内脏,在油锅中炸酥。将麻雀(炸后)同药料一起放入锅内,加适量的水,煮沸后,文火煨1小时左右。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