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桂汤原文,桂枝加桂汤医案

【桂枝加桂汤原文】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117)

【组成】
桂枝15g 白芍10g 炙甘草6g 生姜10g 红枣12枚

【煎服】
水浸30分钟,煎30分钟,约600ml,分早、中、晚3次服。

【主治】
气上冲逆,心腹疼痛,喜热畏寒之奔豚证。

【禁忌】
口渴、思饮、思冷者,忌之。

【类方】
奔豚汤、苓桂草枣汤:同为治奔豚方。不同者,奔豚汤证为肝气郁结,化火上逆,故有口苦烦渴,往来寒热之症状;苓桂草枣汤证为阳虚水饮上逆,欲作奔豚而未成奔豚,故有脐下悸动,小便不利;桂枝加桂汤证已成奔豚,属寒邪为患,故加桂以温之降之。

【临床运用】
1.神经官能症,或因风寒之气直中下焦而见气上冲者。(《伤寒论方运用法》)
2.神经衰弱,歇斯底里性冲逆,感冒,妇人更年期之“ 逆上感。”(《古方临床之运用》)
3.呃逆。伴音低声微,舌淡,脉沉迟无力。(《新中医》
1991;5:45)
4. 食后嗜睡。兼面色晄白,四末不温,时发热汗出,脉濡缓。(《四川中医》1993;5:36)

桂枝加桂汤方解

本方降逆缓急,祛寒止痛,为治寒性奔豚证之方。临床运用以冲逆腹痛,喜温畏寒,脉象弦紧为目标。

奔豚之名,始见于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云:“肾脉,微急为沉厥奔豚。”《素问·骨空论》云:“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难经.五十六难》云:“肾之积,名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金匮要略》列专篇论述,云:“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诸病源候论》认为惊恐忧思等情志刺激、及阴寒内盛系致病之因。临床症状为腹痛、脐下悸,自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甚及咽喉,且头重眩晕。甚者汗出淋漓,手冷至肘、足冷过膝,胸满短气,闭目不语,几近昏愦,有欲死之感。腹诊时腹壁坚硬如板,指下冲动应手,忽大忽小,时隐时现。移时冲气渐平,一如常人。发病时病人及家属惶恐莫耐,若去医院急诊,透视、B超及化验检査,往往均在正常范围,患者无从,医者无耐。多被诊为神经官能症,给予镇静药症状或可暂减,然醒后依然,可谓棘手之证。一般中药调理,虽能使症状缓解,然亦难以根治。故须避免寒冷、疲劳、饥饿等诱因,劝导病人思想开朗,移情易性,多能减少病证之发生。

桂枝加桂汤证,为心阳虚弱,不能坐镇于上,致下焦阴寒之气得以上冲,或寒邪直中而发。多有喜温畏寒,四肢不温,神疲无力,舌质淡,脉沉细迟缓,或兼桂枝汤发热,汗出,恶风寒之表证者。是方用桂枝汤调和营卫,温阳养阴,更加桂二两,则以平冲降逆为主,故用于寒性奔豚。陈修园谓:“上能保少阴之火脏,下能温少阴之水脏,一物而两扼其要也。”药后矢气,或下利者,病愈之信号也。

奔豚欲发,属水饮为患者可服苓桂草枣汤。已发者须辨识之,属阴寒内盛者,用桂枝加桂汤;属肝郁化火者,投奔豚汤。亦可配合针灸以治。以上三方,为仲圣启人规矩,非能应对一切奔豚也。余临床治奔豚,若兼胸满烦惊、肝胆火盛症者,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赭石易铅丹);若寒热夹杂,舌红、脉细者,用乌梅丸改汤治之;若夜间较甚,脉弦者,用活络效灵丹加桂枝黄连白芍治之;若每临晨发作、或枵腹力作发病,属肝肾虚损者,用六味地黄汤加龙骨牡蛎芡实紫石英治之。三棱、莪术活血化瘀,消癥瘕,散痃癖,诸多医家认为性猛烈,耗气伤血,张锡纯则反是之,以为性平和一如香附。余临床所察,诚服其说,故不论何种证型,皆加之,疗效甚好。如发病甚急,取药、煎药尚需一段时间,情急之下,指甲掐压双侧内关,亦可缓减症状。

余乡里患此病者甚多,俗称“痃气”、“痃疙瘩”。余就学时,一老师云,忻州有人,将肾读“贤”,肾气读成“贤气”,文化低故也。当时余尚不解,以为老师所言确当。后临床实践,读书学习,对痃、癖、癥、瘕、积、聚研讨归类,知奔豚、痃、瘕、聚一类证也。清·谢映庐云:“肝胃二经痼冷沉寒,积凝胶聚,绸缪纠结而为痃癖之症,痃者,玄妙莫测之谓;癖者,隐辟难知之称。”若此,读痃气并不为错,乃音同字不同也。

【桂枝加桂汤病案】

1. 眩晕
王某,女,58岁。眩晕20余日,时作时止,晕时腹中气上冲逆,甚则呕吐、耳鸣,感觉周围旋转,如步云里。望其面微暗红,形容憔悴,舌淡红,苔白腻。询知患糖尿病6年,去岁眩晕亦如是发作,经住院诊断为脑供血不足,至今仍服西比林、 舒血宁等。时发热,汗自出,纳呆,便溏,日二三行,腹不痛,腰不酸。诊得脉象沉弦。触其腹,心下悸甚,腹肌挛结。测得血压124/82mmHg,血糖5.6mmol/L,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皆在正常范围。

脉证分析:眩晕时发时止,缘于腹中气冲与伏,冲甚则晕甚,冲伏则晕停,此冲脉之病也。观便溏下利,知其下焦伏寒,寒邪犯冲,故气逆而晕也。桂枝加桂汤温阳散寒、平冲降逆,正用武之时也。

桂枝15g  白芍10g  炙甘草10g  生姜10片 红枣12枚 三剂

二诊:眩晕、冲逆大减,时发热、汗自出亦轻。仍纳呆,便溏。近口干思饮,此寒邪祛散,阳气萌升之象也,法不可更。

原方三剂。

2. 奔豚

王某,男,52岁,地区铁合金厂工人。病奔豚已四年,间隔时间短则七八天,长则两三月。发作时有物自小腹而上,撞击心下,疼痛急迫,连宵累日,粒米不进,时或眩晕、呕吐清水。多由感寒触冷诱发,作毕,饮食二便尚皆正常。近又病五曰矣,由其徒郝小春陪同就诊。患者体质尚可,面红发热,头汗津津,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红润,舌苔薄白,脉象沉弦。腹诊心下、当脐悸动筑筑。谓初拒按,继按则舒,故痛甚时需人按压,不可或缺。不著时则佩戴自制铁卡(状若腰带,中心突出如拳,正对脐眼),以代手按。

观其脉症,知属寒性奔豚,非奔豚汤所能奏效也。奔豚者,肾之积也,肾虚为本,中寒乃诱因也。拟桂枝加桂汤:

桂枝15g 白芍10g 炙草6g 生姜10片 红枣5枚 三剂

二诊:奔豚止。嘱服金匮肾气丸一月,以防复发。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82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俞慎初老中医临床用药经验

    俞老常指出,医生临证既要掌握病情,又要熟练运用药物,才能除病神速,获效显著。古人云“用药如用兵",只有认真辨证用药,且了解药物性能并灵活运用它,方可药证合拍,药到病除。以下介绍俞老…

  • 外阴痒

    (包括男子下身痒)葱白连根一两,花椒50粒,水一斤烧开,洗阴部,每天两次,共洗3天。

  • 产后病方八

    红兰花30克,酒2000毫升。将药入酒内,煎至减半,顿服一半,未止再服。本方适用于妇女产后,风邪人腹所致腹中刺痛。

  • 治疗咳嗽的偏方18

    露蜂房、钩藤各9克。[制用法]水煎服。[适应证]呛咳无痰。

  • 中医治白发的方法

    一般认为白发是由于机体功能逐渐衰退,气血精亏,不能上承于头,而出现白发。通常是从颈部开始,逐渐波及整个头部,这是老年生理变化。白发的形成主要与头发的皮质、髓质中含有色素颗粒的多少有…

  • 治疗宫颈癌的偏方32

    忍冬藤、败酱草各20克,蒲公英、桑寄生各30克,薏苡仁、生白芍各15克,篇蓄12克,全虫3克,海藻、五加皮、昆布、连翘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源于《北京中医药学报》1983…

  • 越婢汤加减治疗急性肾炎

    肾炎可分急慢型,中医曾以水肿名。临床三症有水肿,蛋白尿和高血压。病因多为风邪袭,冒雨涉水居潮湿。劳倦过度正气损,三焦气化功失司。主导气化肺脾肾,脾肾阳虚是主因。脾失运化肾失温,决渎…

  • 吴茱萸敷脚降压

    中药“吴茱萸”30克,研成粉末后用米醋调成糊状,敷在两脚的涌泉穴,高血压病可缓解。

  • 蜂蜜的作用与功效,蜂蜜治疗咳嗽的3种效方

    冬末春初,随着气温的升高,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也容易繁殖,这个时候,人们就非常容易患呼吸系统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等。剧烈的咳嗽常常让人无法休息,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如何能…

  • 治疗夜啼的偏方9

    五物甘草生摩膏方。甘草﹑防风(各一两)﹑白朮(二十铢)﹑雷丸(二两半)﹑桔梗(二十铢)。右〔口父〕咀,以不中水猪肪一斤煎为膏,以煎药,微火上煎之,消息视稠浊,去滓,取如弹丸大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