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辨治心悸的临床经验

摘要:介绍韩明向教授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从温辨治心悸的经验。韩教授认为,心悸的病机多以本虚标实为主,本虚责之于心之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为痰瘀内阻为患,尤与心的阳气密切相关。基于心以阳气为用的理论,以温立法运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辨治心悸。

心悸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等表现为心悸为主症者多归属于心悸的范畴。

韩明向教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第二、四、五批老中医药继承人指导老师,安徽省国医名师,香港大学荣誉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呼吸内科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重点专科老年病科学术带头人。一直从事于中医老年病的教学、临床、科研工作,基于心以阳气为用的理论,善用加味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从温辨治心悸,笔者有幸随师侍诊,收益良多,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韩教授指出心悸的发生,或因久病体虚、或因饮食劳倦、或因七情刺激、或因感受外邪,致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致心失所养,心脉不畅的一种病证。病机多以本虚标实为主,本虚责之于心之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为痰瘀内阻为患,尤与心的阳气密切相关。《素问·生气通天论》载:“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人体的阳气如太阳一般,具有抵御外邪、温煦脏腑、推动气化等作用,在人体的阴阳平衡中,起主导作用。心居上焦,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五行属火,乃“五脏六腑之大主”,为阳中之阳,一身阳气之所主,总以阳气为用,以阳气为本。心之阳气充沛,则能温通全身血脉,维持心脏正常搏动,以使生机不息。若阳气亏虚,温煦推动无力,阳虚阴盛,则痰饮内停,瘀血内生,心脉不畅,心失所养,而见心悸、胸闷、气短、形寒怯冷,甚者面色灰暗,唇舌青紫,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弱或结、代、涩等症。故心悸的发生与心之阳气密切相关,阴阳之要,阳密乃同。

2 以温立法,辨证施治

韩教授基于心以阳气为用的理论,治疗心悸以温立法,选用经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处处兼顾心之阳气。阳气充足,则温煦推动有力,犹“离照当空,阴霾四散”。心阳不振症见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者,韩教授多选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中桂枝辛温人心经,乃古今温心通阳之要药,常伍温阳益气,补血养阴活血之品,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心动过缓,神经官能症等引起的心悸;甘草味甘平,人心经,常用于心气虚引起的心动悸、脉结代等症;龙骨、牡蛎人肝敛魂,镇惊安神,可用于各种脏腑气血失调而致的心神不安,惊悸怔忡。《伤寒贯珠集》载“桂枝、甘草,以复心阳之气;牡蛎、龙骨,以安烦乱之神。”临床常合参附汤或生脉散加减应用。人参,性平、味甘、微苦,微温。可大补元气,复脉固脱,安神益智。附子,药性刚燥,走而不守,能上能助心阳以通脉,下能补肾阳以益火,是温裹扶阳的要药,诸药相合,甘温养阳气,且敛阳入肾,究心阳本根于命门之火,共奏温补心阳,安神定悸之功。若心悸不宁,善惊易恐,酌加琥珀、珍珠母、灵芝、磁石之品;若兼心血不足,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酌加酸枣仁、柏子仁、龙眼肉之品;若见阴伤,酌加生地、麦冬、五味子之属,或合生脉散化裁;兼见水饮内停,可加葶苈子、车前子、五加皮之类;若见心脉瘀阻,出现心悸不安,心痛时作,唇甲青紫,多合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心悸韩教授喜配伍甘松、当归之属。甘松味辛;甘;性温。《本草再新》载:“人心、脾二经。”具有温而不热,香而不燥,甘而不滞,至和至美的特点。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甘松具有镇静安定、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当归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的功效,可用于血虚眩晕心悸。《注解伤寒论》载:“脉者血之府,诸血皆属心,凡通脉者必先补心益血,故张仲景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用当归之苦温以助心血。”韩教授选用经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从温辨治心悸,临证每多效验。

3 验案举例

验案一:瑞士商人,男,56岁,2007年9月10日初诊。主诉:心悸惊恐自汗两年。患者近半年来反复出现心悸、胸闷,动则尤甚,平素肢冷怯寒,失眠多梦,曾就诊于欧美多家医院,诊断考虑心血管神经症,对症处理患者症状改善不显,现来香港经商,想寻求中医治疗遂来就诊。现症:心悸,胸闷,白汗,气短,动则尤甚,肢冷畏寒,夜寐不安,易惊醒,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弱。西医诊断:心血管神经症,中医诊断:心悸,证属心阳不振证。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处方:党参20g,炙黄芪20g,桂枝10g,炙甘草20g,生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珍珠母20g,合欢皮10g,茯神10g,甘松10g。每日l剂,水煎服,服7剂。药后患者心悸消失,夜寐改善,仍感乏力,畏寒,舌淡暗苔白,脉沉细。原方加附子先煎10g,当归10g,五味子6g。续进2周,药后诸症悉减,继进2周以巩固疗效。,

按:本案患者久病体虚,损及心阳,心失温养,故见心悸惊恐不安;汗为心之液,心阳受损,气虚不摄而见自汗;胸中阳气不足,动则耗气,故胸闷气短;阳虚血液运行迟缓,肢体失去温煦,故见畏寒肢冷;心不藏神,心中惕惕,则善惊易恐,夜寐不安。治疗重在温补心阳,选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附子、桂枝温振心阳;党参、炙黄芪益气助阳;炙甘草益气养心;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定悸;酌加珍珠母、合欢皮、茯神、甘松、当归安神定志,补血养心之品使阳气得运,心神得养,惊悸得安。

验案二:李某,男,66岁,2009年5月10日初诊。主诉:心悸胸闷两年,加重一周。就诊时虽天气渐暖,但患者仍棉衣加身,诉肢冷怯寒,心悸,乏力,劳累后加重,甚者出现心前区隐痛。现症:心悸,胸闷不舒,乏力,动则尤甚,肢冷畏寒,自汗,夜寐不安,舌淡晴苔薄白,舌下可见瘀筋,脉沉涩。心电图:窦性心律,ST段压低,频发室性早搏。两医诊断:心律失常,中医诊断:心悸,证属心阳不振,心脉瘀阻证。治法:温补心阳,化瘀通络,安神定悸。处方:党参20g,炙黄芪20g,附子先煎10g,桂枝10g,炙甘草10g,生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丹参10g,赤芍10g,当归10g,酸枣仁10g,桃仁10g,甘松10g,沉香10 g,牛膝10g,五味子6g。每日1剂,水煎服,服7剂。药后1周复诊,患者诉心悸消失,乏力缓解,仍感胸闷,畏寒,原方基础上加淫羊藿10g,肉桂10g,薤白10g,红花10g,继服1周。复诊患者心悸、胸闷、乏力、畏寒改善,继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服药1月,患者诸症缓解,复查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按:年过半百,肾气白半,阳气渐衰,心阳不振,无以鼓动心血,故见心悸、气短;阳虚肢体失去温煦,故见畏寒肢冷;久病多虚,虚久必瘀,血液运行无力,滞而为瘀,血脉不通,故见胸闷,甚者疼痛。韩教授基于心以阳气为用的理论,选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从温辨治心悸,温补心阳,使寒得散,阳得复,瘀得化,脉得通,气机条畅,心悸自平。

相关文章: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炙甘草汤加味治疗术后盗汗

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糖尿病汗证临床研究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09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四季保健奇效蔬菜单之夏季

    夏天1、荔枝八粒,中午十一点吃下,可补血。补气。2、荔枝五粒,下午四点吃下,可清血。通气。注意:核不可吞下。早晨菜单花生油炒青菜,此菜可补脑、补血。做法:花生油下锅,待热时放下黄帝…

  • 巧用生姜疗咳嗽

    天气变冷,老年人正气不足,最容易患伤风感冒及咳嗽。这些虽然看起来是小毛病,治愈却较难,而且小毛病背后还可能有隐患。这里介绍一则小验方,治疗感冒后咳嗽有良效。取生姜一块,洗净,去皮切…

  • 白术除胀汤治疗肝硬化引起的腹胀

    主治:肝硬化引起的腹胀。 处方:白术60克,山萸肉20克,鸡内金10克。 用法:上药煎30~40分钟,取汁约200毫升。日服1~2次。 疗效:治疗患者35例,临床治愈(用药1~2次…

  • 贝母瓜蒌散方歌,功效与作用

    贝母瓜蒌散 出自《医学心悟》 【组成】 贝母一钱五分(4.5g) 瓜蒌一钱(3g) 花粉 茯苓 橘红 桔梗各八分(各2.5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

  • 贝母

    贝母;川贝苦甘微寒,浙贝苦寒。心肺经。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开郁散结。

  • 心律失常各种治疗方法

    心律失常本病是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方面的任何一项异常。心律失常自己可以发现,方法很简单,用手指摸腕部脉搏,可发现跳的次数是否过快过慢,跳的间隔是否相等,是否…

  • 赤小豆内金粥可美容

    [组成]赤小豆30_50克,鸡内金10_15克研末。[制法与用法]先煮赤小豆如常法,将熟放入鸡内金末调匀,可作早餐食用。[功效与应用]排毒养颜,减肥除疮。清热利湿,消积化瘀,凡因湿…

  • 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单味丹皮解骨刺疼痛

    丹皮性微寒,味苦、辛,入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清肝降压、镇静等功效。主要适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打伤痛、急性阑尾炎、高血…

  • 明目方十四

    人参、三七根各适量。以水磨汁、涂眼四周。本方适用于目赤胞肿。

  • 常吃大蒜健脑益智

    一谈到食用大蒜益于健康1时,大多数人认为它有消炎、杀菌作用,特别是对肠道传染病防治早已被大家所熟知,现代科学研究还发现大蒜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等作用,但是知晓大蒜能健脑者恐怕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