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辨治心悸的临床经验

摘要:介绍韩明向教授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从温辨治心悸的经验。韩教授认为,心悸的病机多以本虚标实为主,本虚责之于心之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为痰瘀内阻为患,尤与心的阳气密切相关。基于心以阳气为用的理论,以温立法运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辨治心悸。

心悸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等表现为心悸为主症者多归属于心悸的范畴。

韩明向教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第二、四、五批老中医药继承人指导老师,安徽省国医名师,香港大学荣誉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呼吸内科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重点专科老年病科学术带头人。一直从事于中医老年病的教学、临床、科研工作,基于心以阳气为用的理论,善用加味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从温辨治心悸,笔者有幸随师侍诊,收益良多,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韩教授指出心悸的发生,或因久病体虚、或因饮食劳倦、或因七情刺激、或因感受外邪,致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致心失所养,心脉不畅的一种病证。病机多以本虚标实为主,本虚责之于心之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为痰瘀内阻为患,尤与心的阳气密切相关。《素问·生气通天论》载:“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人体的阳气如太阳一般,具有抵御外邪、温煦脏腑、推动气化等作用,在人体的阴阳平衡中,起主导作用。心居上焦,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五行属火,乃“五脏六腑之大主”,为阳中之阳,一身阳气之所主,总以阳气为用,以阳气为本。心之阳气充沛,则能温通全身血脉,维持心脏正常搏动,以使生机不息。若阳气亏虚,温煦推动无力,阳虚阴盛,则痰饮内停,瘀血内生,心脉不畅,心失所养,而见心悸、胸闷、气短、形寒怯冷,甚者面色灰暗,唇舌青紫,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弱或结、代、涩等症。故心悸的发生与心之阳气密切相关,阴阳之要,阳密乃同。

2 以温立法,辨证施治

韩教授基于心以阳气为用的理论,治疗心悸以温立法,选用经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处处兼顾心之阳气。阳气充足,则温煦推动有力,犹“离照当空,阴霾四散”。心阳不振症见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者,韩教授多选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中桂枝辛温人心经,乃古今温心通阳之要药,常伍温阳益气,补血养阴活血之品,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心动过缓,神经官能症等引起的心悸;甘草味甘平,人心经,常用于心气虚引起的心动悸、脉结代等症;龙骨、牡蛎人肝敛魂,镇惊安神,可用于各种脏腑气血失调而致的心神不安,惊悸怔忡。《伤寒贯珠集》载“桂枝、甘草,以复心阳之气;牡蛎、龙骨,以安烦乱之神。”临床常合参附汤或生脉散加减应用。人参,性平、味甘、微苦,微温。可大补元气,复脉固脱,安神益智。附子,药性刚燥,走而不守,能上能助心阳以通脉,下能补肾阳以益火,是温裹扶阳的要药,诸药相合,甘温养阳气,且敛阳入肾,究心阳本根于命门之火,共奏温补心阳,安神定悸之功。若心悸不宁,善惊易恐,酌加琥珀、珍珠母、灵芝、磁石之品;若兼心血不足,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酌加酸枣仁、柏子仁、龙眼肉之品;若见阴伤,酌加生地、麦冬、五味子之属,或合生脉散化裁;兼见水饮内停,可加葶苈子、车前子、五加皮之类;若见心脉瘀阻,出现心悸不安,心痛时作,唇甲青紫,多合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心悸韩教授喜配伍甘松、当归之属。甘松味辛;甘;性温。《本草再新》载:“人心、脾二经。”具有温而不热,香而不燥,甘而不滞,至和至美的特点。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甘松具有镇静安定、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当归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的功效,可用于血虚眩晕心悸。《注解伤寒论》载:“脉者血之府,诸血皆属心,凡通脉者必先补心益血,故张仲景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用当归之苦温以助心血。”韩教授选用经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从温辨治心悸,临证每多效验。

3 验案举例

验案一:瑞士商人,男,56岁,2007年9月10日初诊。主诉:心悸惊恐自汗两年。患者近半年来反复出现心悸、胸闷,动则尤甚,平素肢冷怯寒,失眠多梦,曾就诊于欧美多家医院,诊断考虑心血管神经症,对症处理患者症状改善不显,现来香港经商,想寻求中医治疗遂来就诊。现症:心悸,胸闷,白汗,气短,动则尤甚,肢冷畏寒,夜寐不安,易惊醒,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弱。西医诊断:心血管神经症,中医诊断:心悸,证属心阳不振证。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处方:党参20g,炙黄芪20g,桂枝10g,炙甘草20g,生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珍珠母20g,合欢皮10g,茯神10g,甘松10g。每日l剂,水煎服,服7剂。药后患者心悸消失,夜寐改善,仍感乏力,畏寒,舌淡暗苔白,脉沉细。原方加附子先煎10g,当归10g,五味子6g。续进2周,药后诸症悉减,继进2周以巩固疗效。,

按:本案患者久病体虚,损及心阳,心失温养,故见心悸惊恐不安;汗为心之液,心阳受损,气虚不摄而见自汗;胸中阳气不足,动则耗气,故胸闷气短;阳虚血液运行迟缓,肢体失去温煦,故见畏寒肢冷;心不藏神,心中惕惕,则善惊易恐,夜寐不安。治疗重在温补心阳,选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附子、桂枝温振心阳;党参、炙黄芪益气助阳;炙甘草益气养心;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定悸;酌加珍珠母、合欢皮、茯神、甘松、当归安神定志,补血养心之品使阳气得运,心神得养,惊悸得安。

验案二:李某,男,66岁,2009年5月10日初诊。主诉:心悸胸闷两年,加重一周。就诊时虽天气渐暖,但患者仍棉衣加身,诉肢冷怯寒,心悸,乏力,劳累后加重,甚者出现心前区隐痛。现症:心悸,胸闷不舒,乏力,动则尤甚,肢冷畏寒,自汗,夜寐不安,舌淡晴苔薄白,舌下可见瘀筋,脉沉涩。心电图:窦性心律,ST段压低,频发室性早搏。两医诊断:心律失常,中医诊断:心悸,证属心阳不振,心脉瘀阻证。治法:温补心阳,化瘀通络,安神定悸。处方:党参20g,炙黄芪20g,附子先煎10g,桂枝10g,炙甘草10g,生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丹参10g,赤芍10g,当归10g,酸枣仁10g,桃仁10g,甘松10g,沉香10 g,牛膝10g,五味子6g。每日1剂,水煎服,服7剂。药后1周复诊,患者诉心悸消失,乏力缓解,仍感胸闷,畏寒,原方基础上加淫羊藿10g,肉桂10g,薤白10g,红花10g,继服1周。复诊患者心悸、胸闷、乏力、畏寒改善,继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服药1月,患者诸症缓解,复查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按:年过半百,肾气白半,阳气渐衰,心阳不振,无以鼓动心血,故见心悸、气短;阳虚肢体失去温煦,故见畏寒肢冷;久病多虚,虚久必瘀,血液运行无力,滞而为瘀,血脉不通,故见胸闷,甚者疼痛。韩教授基于心以阳气为用的理论,选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从温辨治心悸,温补心阳,使寒得散,阳得复,瘀得化,脉得通,气机条畅,心悸自平。

相关文章: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炙甘草汤加味治疗术后盗汗

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糖尿病汗证临床研究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09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七宝美髯丹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

    本文目录 1 【七宝美髯丹组成】2 【七宝美髯丹方歌】3 【七宝美髯丹方解】4 【七宝美髯丹主治】5 【七宝美髯丹医案】6 【医案分析】【七宝美髯丹组成】 赤、白何首乌各25g 赤…

  • 精亏肠燥,肾虚便秘的中医治疗方法

    宋某,男,78岁,干部。初诊:1981年2月26日。主诉:大便长期干结难解。患者系退休高龄干部,形体消瘦,精神衰惫,语言低微,四肢颤抖,行动迟缓,需人搀扶。10年前患阿米巴痢疾,经…

  • 早泄的治疗偏方9

    蜈蚣30条,甘草6克,小茴香3克。[制用法]研为细末。每服2克,日服1~2次。[适应证]早泄。

  • 治疗小儿口疮的偏方3

    南星30g,醋适量。制用法:将天南星研成细粉,用醋调成糊状,临睡前涂两足心涌泉穴,男左女右,外用纱布包扎,每次12小时。疗效:治疗多例,均愈。

  • 痔疮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辨证】风湿燥热侵袭脏腑,阴阳失调,气血纵横,经脉交错,浊气瘀血下注。【治法】清热解毒,除湿消肿,凉血散瘀。【方名】治痔汤。【组成】蒲公英30克,黄柏30克,赤芍30…

  • 鳖甲煎加减治疗气虚血瘀,肝脾肿大

    气虚血瘀阻络脉,肝脾肿大质硬坚。蛛痣肝掌肢体倦,舌黯边斑脉沉弦。补气化瘀通络脉,治宜加减鳖甲煎。鳖甲桃仁赤白芍,棱莪柴朴参芪丹。 方药: 鳖甲煎加减: 鳖甲15g 桃仁10g 丹皮…

  • 《张仲景用药解析》

    内容简介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绪论概要论述了仲景用药与《神农本草经》、仲景用药与《伤寒杂病论》、仲景用药与仲景用方、仲景用药的格式、仲景用药的四项十一要等五个部分的基本知识。下篇…

  • 丁香的功效与作用

    丁香系桃金娘科番樱桃属植物丁香Eugenia cary op hy llata Thunb. 的干燥花蕾, 又称公丁香。味辛, 性温、归脾、胃、肺、肾经, 系常用温里药, 临床多作…

  • 服维生素可美颜

    人都希望自己的皮肤滋润,细胞柔嫩,富有弹性。然而有些人的皮肤却不尽人意,显得粗糙,缺乏光泽。分析其原因,一方面与遗传因素和疾病的影响有关,另一方面与后天的营养和保养有关。维生素是维…

  • 桃花汤与真人养脏汤合方化裁治疗慢性结肠炎

    张某,女,30岁,内江铁路职工医院护士。初诊:1981年10月12日。自述3年前因患急性痢疾,经西药内服、输液等抗感染治疗月余,症状基本控制,但腹痛腹泻间歇发作,少则每日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