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竭的中医治疗方法

慢性肾炎肾病型或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临床多见脾肾阳虚。症见全身水肿,或伴有胸腹水,尿少,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纳差腹胀,大便溏稀,面色萎黄或黧黑,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或恶心呕吐。因脾主运化,作用于精微的摄取与水液的输布;肾司开阖,作用于精气的蓄藏与湿浊的排泄。今脾虚则运化无能,肾虚则关门不利,于是水液潴留而出现严重水肿。由于脾肾摄取、封固失职,精气不藏。镜检尿蛋白多及有管型尿。故对本型的治疗应着重温补脾肾、温阳利水,并应加强脾气摄取精微与肾气封固功能。同时脾肾阳虚反应在血液流变学上有全血黏度增高的特点,因而在治疗上亦要重视祛瘀治法的运用。而且,管型尿为精微物质在水道“瘀滞”、“积聚”的结果,用活血化瘀药治疗有效。如果肾的气化功能衰竭,分清泌浊失调,致使浊阴潴留为害,表现为尿素氮增高之氮质血症,症见恶心呕吐等,这时的治疗,应在温补脾肾的基础上,辅以通便泄浊和利尿泌浊。有时应把泄浊看作是治疗的主法。一般应以生大黄、附片、红参等为主。总的来讲,对本型的治疗,宜益气温肾,利水活血,通便泄浊。方用肾气丸、真武汤、参附汤加减:基本处方:黄芪30g,党参15g,炒白术15g,制附片10-20g,桂枝9g,淫羊藿20g,巴戟天20g,猪苓、茯苓各20g,泽泻20g,车前子20g(包煎),益母草30g,丹参20g。水煎服。

加减运用:难治性水肿,必伴气虚血瘀,宜加重益气活血化瘀用量,以推动利尿。黄芪、党参、丹参、益母草四味量宜大,可用至60g。有报道补气药对实验性肾炎有病理性修复作用。黄芪是治疗难治性肾炎之良药。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有利尿作用,而且持续时间长,对实验性肾炎、能降低蛋白尿的排泄,这与黄芪的摄精作用相吻合。黄芪还可扩张血管,改善肾血流量,降低尿素氮,提高血浆蛋白,调整免疫平衡,减轻免疫复合物对肾小管基底膜的损害。黄芪还可延长人胎肾细胞的生长寿命。活血化瘀药对抑制免疫、抑制肾小球纤维化,改善病人的高凝状态均有一定作用。益母草经药理研究,给麻醉兔静注益母草碱后,尿量可增加2-3倍。益母草抗血栓形成作用较强,使血栓形成时间延长,血小板聚集功能减弱,使凝血酶原时间及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某些病人的蛋白尿长期不消,意味着肾脏损害仍然存在,要积极寻求治疗蛋白尿的方法,促使慢性肾炎病情向好的方面转化。同时大量蛋内尿本身也是加剧肾功能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蛋白偏高者西医采用激素强的松口服,口服之后,有类似中医阴虚阳亢之副作用,配合中药滋肾养阴可减轻副作用。

另外,据报道,对慢性肾炎反复发作,用中药清热利湿法较易收效,治疗结果亦证实了湿热的存在。若镜检见到红细胞和白细胞者其病应着眼于湿热,应在处方中酌加清利之品和凉血止血之品,如蚤休、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生地榆、槐花、藕节等。

慢性肾衰竭是肾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为肾阳衰竭,肾失蒸化,浊中之清不能复升,浊中之浊不能下注,以至湿浊、水毒潴留体内,津液不能上承,湿浊不能下注,清浊相混,升降失常,而致发生尿闭、呕吐、腹胀、纳呆之症,甚至神志昏迷。其呕吐常与癃闭并见,属于中医“关格”范畴。仲景谓“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呕吐”,为西医尿毒症。此由脾肾阳虚,湿毒内蕴,浊气上逆,是因虚致实,虚中夹实,本虚标实之证。因此对本病的治疗,应从改善气机升降人手,采用升清降浊的方法,立足于益气温肾以治其本,活血利水,通腑泄浊以治其标。因此可在上方的基础上,加入善走血分的大黄,以通腑泄浊。各种肾功能不全,均可用制大黄6~15g,这是治标。晚近研究表明,大黄导泻可致肠道排氮增多,使尿素氮减少。大黄泻热毒、荡积滞,且有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改善肾脏微循环,是治疗急慢性肾衰竭的良药。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22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热毒痢

    赵某,男,42岁,剑阁元山铁器社工人。初诊:1974年11月2日。自诉患痢疾已1周,经医治无效。初病发热恶寒,腹痛胀满,里急后重,大便脓血,不欲饮食。现夜热不眠,烦躁口渴,时有神志…

  • 山药

    【来源】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块茎。各地多有栽培,河南产者最好。【药理成分】含皂甙、粘液质、胆碱、泻粉、糖、蛋白质、自由氨基酸、多酚氧化酶、维生素C等。有营养作用,并能助消化、降低血糖…

  • 肝癌方十

    活螗蜍3只,黄酒1斤。将蟾蜍用黄酒共煮沸后半小时,去蟾蜍取酒,贮藏备用,每日3次,每次10毫升,连服30天,休息30天后再服,3月为1疗程。本方源于《中医杂志》1980.7期,功能…

  • 房事头痛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肝经受寒。【治法】温肝散寒,降气通阳。【方名】桑根白皮汤。【组成】桑白皮6克,干姜10克,桂心6克,大枣5枚。【用法】加黄酒煎服。【出处】《备急知金要方》卷三…

  • 治疗夜啼的偏方21

    酒服乱发灰腊月缚猪绳烧灰,服之。烧猬皮三寸灰,着乳头饮之。车辖脂如小豆许,内口中及脐中。

  • 巧治声音嘶哑

    拌吃银耳:将银耳泡涨洗净,撕成条块状先用水烫过,再用清水洗净加醋拌食,每日2次,食量不限,2日好转。吃煮花生:将去红衣花生水煮,饮汤食用,每日3次,食量不限。冷敷脖颈:用冷水浸湿毛…

  • 治疗痤疮的偏方5

    辣椒3个,松香适量。制用法:将松香装入辣椒,锅内焙焦研成细面,用棉油调擦患处,每日数次。疗效:5—7日痊愈。

  • 双瓜菜窝头

    [原料]冬瓜300克,甘薯200克,玉米粉100克,盐5克,葱10克,姜10克。[制作]冬瓜去皮后斩成细末,甘薯斩成细泥,加葱、姜、盐、玉米粉调匀。将菜窝头捏好后,上笼用旺火蒸20…

  • 急性腹痛的中医治疗验方

      1、理血行气汤治疗急性腹痛 主治:因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胃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石症、泌尿系结石及肠道蛔虫引起的急性腹痛。 处方:桃仁15克,红花10克,炒乳香15克,炒没药…

  • 中医验方汇选:前列腺增生方,慢性胃炎方等

      三仁汤 方药:杏仁、白蔻仁、半夏各12克,薏苡仁、滑石各18克,通草、竹叶、厚朴各6克。 用法:水煎后适量温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利湿,宣畅湿浊。 主治:治湿温初起,头痛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