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药和泻药的用法用量

  1.谈补药

补药多属本经上品,人每喜用,但药以救偏,补药亦以其性之偏而具补性,故使用得当,则有益于人体,使用不当,非特不能补益,适足以害人。闻一医生,得山参一支,喜而顿服之,竟致殒命,应引为滥补之戒。南方人每喜用人参进补,如广州冬月,街头常有参杞鸡汤等,颇受欢迎,此与南方气候温热,阳气疏泄过当,常感不足有关,故用之恰补其不足。而京华等地,盛年之人,饮人参酒经常致头晕、耳鸣、鼻衄,即与南北方体质之不同有关。用以治疗虚证,个人的体会是:北方之人,喜食辛热,气候凛冽,常致内热阴虚,故人参反需慎用。确属气虚者,一般以党参为宜,以其性平味甘,擅补脾肺之气,用之补脾,可投四君,用之补心,可配寸冬、五味取生脉义,余如补肾,阴虚者多配熟地、枸杞子、女贞子、山药等药,阳虚者常伍用羊藿叶、仙茅、沙菀子等品,党参之用量,则轻者15g,重者可逾50g,凡脉弱、脉虚、苔薄、中脘无滞闷之象者,每喜用党参于25-50g之间,反应颇好。气虚皮如虫行者,亦党参与黄芪并用而重投,偏枯萎废者则视其情,有时亦取王清任之逐瘀汤法或补阳还五汤法重投黄芪,但张老对黄芪常慎,因临床用之常易滞气,故表虚者自当用之,而气机不利者则宜慎之,而虚不受补之人,多属阴虚者,故又须加以注意。

补血:古来以四物为主,四物汤确为治血之祖方。其中,归、地、芍偏补而川芎偏散,具配伍之妙。但用时又不可拘泥而宜灵活,如血虚而无出血象者,四物同用,若稍兼滞象者,酌增川芎之量或伍用坤草、鸡血藤等品,血虚而有出血象者,则宜少用或不用川芎,视其寒热而分别佐以三七、花蕊石或阿胶、茅根等药。阿胶尤为补血养血止血之佳品,古出山东者良,吾省白城地区驴多,故亦有生产,今则国内遍地开花,但其中不少系属伪品,应予剔除。阴虚不足而有出血象者,用之多效。诸如咯血、尿血、衄血、崩漏等均可用之。其性甘平,与三七不同,三七虽亦为止血佳品而性稍偏热,不宜于血分有热者。《本草纲目》论阿胶“大要只是补血与液”诚为至论,故吴鞠通治下焦温病之定风珠、复脉汤诸方中均用之。张老治血热出血者,常使阿胶与生地、白薇、丹皮等配用,颇为应手。但毕竟由其为驴皮熬制,从膏状凝结而成,黏腻之性,可以碍脾,可以滞邪。胃逆呕吐者,脾虚或脾运不佳,食不消谷者皆宜慎用。《本草述》曾言“暴热为患者,或外感抑郁为患者,或怒气初盛为患者,亦当慎用”,即是恐其黏腻恋邪,确宜注意。

又,鹿茸亦为补血佳品,且属东北特产,但价格昂贵,故临床少用。而其效果确实,若经济条件允许者,对症用之,远胜一般草木之品。性略偏温,功能补元阳、填精髓、益气血。张老用治血虚头痛,与川芎合用,效果甚好,但实证、热证之头痛则绝对禁用,故须辨证准确。男子阳痿,属肾虚而非相火旺或湿热盛者,研面配汤剂同服,或配成药丸亦可,但独用之治阳痿则效不显。

  2.论泻药

泻指泄下,使胃肠积滞从速排出。有人每将泄下与清热混为一谈,系属误解。吴又可曾说黄连清热而不泻实,里热者用之佳,里实者用之误,非大黄推荡积滞不可,即是讲的此理。故虽有里热,但肠胃并无积滞糟粕,则宜审其热之所在而以三黄分别应之,若大肠结滞,腑气不通,化热成实者,则非承气之攻下不可。三承气以大黄为主药,因大黄推荡积滞,迅猛如将,故有将军之称,史载金元时大兵之后,瘟疫流行,用大黄治之,全活甚众。故吴又可赞大黄为治瘟疫之起死神丹,并用为治疫主药,实有所本。芒硝咸寒润下,能聚水入肠,使肠道润滑,则结粪之输送顺畅,故大热大实之结非硝黄合用不可。滞热行则上焦之火清,故泻法还可用于口疮、咽痛、咯血、肺家痰阻等症。对经常咽痛、便秘之口疮患者,属胃腑结热上炎,清之常不能奏效,以其结未去,滞未行,热源不除所致。若用泻法使肠胃通畅,结热不生,口疮等可自愈。西医称之为诱导消炎作用。大黄又可降气,故咯血属热迫近血,气逆不降者用大黄使气机通畅下行,不上逆则血自止。肺痨大咯血者亦每用之,所谓气降则血降,较用鸦片之类收敛,常令积热不去,小愈必大发者,其效要理想得多了。大黄既能降气止血,又可破瘀通经,观抵当丸、桃核承气汤之组合可知,近代药理学则谓其有泄下、抗菌、抗肿瘤,及止血、降压、降血脂等诸多作用,可知古人重视大黄绝非偶然。但其本身尚含有鞣质,故酒大黄宜用开水泡服,生大黄宜煎服,但速煎力强,久煎力缓,以煎久则具泻下作用之蒽醌类破坏而鞣质仍存,大、小承气煎法的区别,道理即在于此,此又不可不知。

泄下之证,热实者多而寒实者少,故巴豆很少应用,其性峻猛,逾于牵、黄、硝、戟之上。李时珍说巴豆“不去膜则伤胃,不去心则作呕,以沉香水浸能升能降”,故临床只去油后以巴豆霜入散剂用之,方如三物泻白散治寒实结胸,取其散肿排疾之效,泻而不峻,三物备急丸治中下焦寒实里结,取其攻逐推荡之功。具强烈刺激性,亦用作发泡剂,敷穴位处,效类瘢痕灸。此外,古人尚用以止泻,治冷积凝滞,脉沉滑,肉食油腻生冷食则作痛,溏泻而百药不愈者,可以试投。但此类药物,性毒力猛,于老人,血虚、体弱等患者,终不宜轻用。故全对此类患者每喜以苁蓉、当归之属润肠通便,一般当归15~25g即可奏效,遇便结较甚,润之不行者配大黄5~10g同用。总之,肠胃结滞者,每令寝不安席,食不甘昧,必用通降泄其结滞则诸症俱消。故泻药之功,不可忽视,畏而不用或滥用均属失当,妙在配合得宜,药病相对耳。

相关文章:

中医儿科用药经验,中医儿科临床浅解

中医用药的方法,用药的剂量

中医用药心得,用药原则

临床用药参四时,终究当须合四诊

男科用药经验集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25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秘方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血管炎症性病1变。由于血管因炎症变狭窄以致完全闭塞,肢体末端组织产生缺血性变化,严重时形成坏疽。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为:…

  • 清风散加减治疗风热型荨麻疹

    灼热奇痒疹亦红,遇热加剧苔薄黄。夏重冬轻脉浮数,祛风清热兼利湿。桑叶地肤苍耳子,蝉衣苡仁苍浮萍。栀子苦参生甘草,连翘丹皮徐长卿。 方药: 清风散加减: 霜桑叶10g 地肤子10g …

  • 怎么样才能攻克失眠症

    众所周知,使用小量的安眠药,短期治疗可起到一定的效果,殊不知同时也潜伏一定的危害性,不但会损害记忆功能,而且会引起药物的依赖性、成瘾性,反而加重失眠症状,所以不可滥用药物治疗失眠症…

  • 蜂蜜对抗感冒

    入秋后,中午虽然还很热,但早晚已有阵阵凉意。由于时热时凉,温差大,稍不留意就很容易感冒伤风。我们俗称的“伤风”或“感冒”,系指鼻、咽、喉部的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呼吸道感…

  • 极期猩红热的中医治疗验方

    瘟毒入里邪气营,高烧口渴烦躁谵。咽喉肿疼痧起腐,遍身皮疹色赤红。清营泄热透瘟毒,银花茅芦根牛蒡。连翘丹皮细生地,兰根竹叶膏赤芍。余邪不尽阴液伤,滋阴生津清余热。银花生地鲜茅根,麦冬…

  • 红花泡酒可治疗高血压

    来老治一高血压患者,段某,58岁,经服药1个月之久,以后1年多未再来复诊。后患者因咳嗽频繁,又来求治,询问高血压病,他说:“已经好了,服红花泡酒1年来血正常。”测量血压,果尔如此,…

  • 治慢性阴囊湿疹内服方

    柴胡10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白薇6克,薏苡仁15克,莲须12克,白藓皮15克,乌贼骨15克,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2次服,第3煎取液熏洗患处,每次10-15分钟。7天为…

  • 半夏干姜散的组成,功效,立方意义,治疗范围

    小半夏汤证,而干呕吐逆,吐涎,以生姜易干姜,加醋煎。——《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干姜各等分。上为细末,混和,以醋二勺,和水一合二勺,煮药末4克,取五勺,顿服之。 【症状表现】原…

  • 芙蓉出水话夏荷

    荷花常被作为夏季花卉的代表。在那三伏盛夏,骄阳似火,烤得人们唇干舌燥,心烦意乱,此时若能移步荷花塘畔,则风景如画,暑气顿消。你看那一池荷叶,厚重浑园、青翠欲滴;在荷叶的拥托之中,朵…

  • 牛肚苡米汤

    牛肚I个,苡仁120克。牛肚用开水浇后,刮去表面黑膜,加水煮至八成熟时,再入苡仁,煮至薏米熟汤成、捞出牛肚切片,饮汤食肚。功能补中益气,除湿醒脾。适用于脾虚食少,口淡乏味,体倦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