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加味治疗绝经前后诸证体会

【摘要】四逆散出自《伤寒论》,此方具有疏肝理气,疏通肝郁之功效。妇女绝经前后诸症的病机是肾虚基础上的肝气郁滞。四逆散加龙骨牡蛎滋肾益肾加减化裁治疗绝经前后诸症,可以滋水涵木,益肾涩精,调畅气机,平衡阴阳,协调气血,使妇女平稳度过更年期。

  1 四逆散的功用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318条[1]:少阴病,四逆,其人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刘渡舟[2]认为:少阴阳气郁,不达四肢,发为四逆,治当和阴通阳,使阴阳顺接则手足自温。此方用柴胡,芍药以疏肝之气血;枳实,甘草以调和脾胃之气。盖少阴为阴枢,介于太阴,厥阴之间,其气郁遏,枢纽不利,则肝脾二经不调。此方能疏通肝郁,即所以疏通少阴阳郁,故能治气郁之厥。胡希恕说:……验之实践,四逆见本方证者甚少,故本方的应用,不必限于以上所述的四逆,凡形似大柴胡汤证,不呕且不可下者,大都宜本方[3]。综合伤寒医家对此方的论述,四逆散可以疏肝理气,疏通肝郁。

四逆散方由炙甘草、枳实、柴胡、芍药四味药组成。柴胡味苦辛,入少阳肝胆,疏肝解郁;芍药敛阴柔肝养血,弥补柴胡劫肝阴之弊。柴胡配芍药,一通一补,恢复肝脏体阴用阳的生理特性;枳实苦降辛开,疏通阳明,炙甘草养脾和胃,枳实配甘草,同样是一通一补,使脾胃中正安舒。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四味药,柴胡配枳实,同俱苦辛之性,辛开苦降,一开少阳之郁结,一开阳明之郁结,木土同调;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柔肝养脾,扶肝胃正气。四药和用,结构严谨,调和阴阳,协调气血。为平调气血,疏肝解郁组方之经典。

  2 绝经前后诸症的病因病机

妇女绝经前后,天癸渐竭。《内经》曰: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4]。对于某些女性,不能适应这种生理变化,使阴阳二气不平衡,脏腑气血不相协调,而出现如眩晕,耳鸣,烘热汗出,心烦失眠,烦躁易怒,潮热等症状[5]。《中医妇科学》[6]对此病多从肾阴虚,阳虚和阴阳两虚方面辨证论治。认为绝经是妇女的生理现象,“此本是妇女正常的生理衰退变化”。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即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7]。从经络角度讲,足少阴属肾,足厥阴属肝,足太阴属脾。那么在天癸将绝前后,从厥阴,太阴论治,意即治肝,治脾;《景岳全书》载:“妇人于四旬外,……当此之际,最宜防察。若果气血和平,素无他疾,此固渐止而然,无足虑也。若素多忧郁不调之患,而见此过期阻隔,便有崩决之兆。”张介宾[8]提到素多忧郁不调者当防绝经前后诸症。忧郁易造成肝气郁滞,引发绝经前后诸症。从前人论述来看:天癸竭之肾虚是生理改变,是基础,是诱因,“阴阳二气不平衡,脏腑气血不协调”是病机[6]。故笔者认为该病的病机是生理性肾虚基础上的肝气郁滞。辩证当从肝肾论治。

  3 典型病例

案1:宋某某,女,50岁,2012年3月21日来诊,绝经一年,出现心烦,汗出,失眠,心悸一个月,舌淡苔腻,脉弦。

处方:柴胡15g,白芍12g,枳实8g,枳壳12g,炙甘草18g,龙骨12g,牡蛎12g,神曲20g,半夏18g,茯苓25g,苍术25g,陈皮18g,香附12g,川芎15g,丹参25g,草豆蔻8g,山药12g,莱菔子15g。七剂后诸证减轻。后用此方加减打散善后。

案2:王某,女,51岁,2013年4月22日来诊,停经半年,失眠一个月,伴心烦,烘热汗出。

处方:柴胡16g,白芍16g,枳壳12g,炙甘草20g,龙骨10g,牡蛎10g,神曲12g,炒麦芽25g,半夏14g,丹参20g,炒枣仁21g,茯苓18g,知母5g,金钱草12g,苍术10g,香附6g,怀牛膝12g,磁石1g,远志5g,大枣五枚。十剂愈。

案3:高某某,女,53岁,2014年5月31日来诊。绝经一年,烘热汗出两个月,伴失眠心烦,腰腿怕凉,大便干燥。舌淡苔白,脉沉。

处方:柴胡10g,枳壳8g,赤芍10g,炙甘草25g,炒麦芽30g,神曲15g,龙骨10g,牡蛎10g,附子(先煎)10g,丹参25g,当归12g,川芎12g,茯苓20g,牛膝15g,淫羊藿5g,枸杞子5g,肉苁蓉5g,栀子8g,大枣五枚。四剂。痊愈。

案4:刘某某,女,49岁,2014年2月26日来诊。绝经近一年,失眠心烦三个月,伴头胀,胃胀,便秘,眼目干涩,混身乏力,四肢酸痛,腰腿畏寒。既往患胆囊炎五年。舌淡,脉沉弦。

处方:柴胡12g,白芍15g,枳壳12g,炙甘草18g,龙骨14g,牡蛎14g,丹参25g,苍术24g,香附15g,川芎12g,神曲20g,金钱草15g,茯苓20g,百合25g,炒麦芽30g,肉苁蓉8g,牛膝15g,络石藤18g,夜交藤18g,勾藤10g,三棱5g,莪术5g,柏子仁8g,厚朴10g,陈皮18g,枸杞10g,菊花5g,大腹皮8g,党参8g。十剂愈。

  4 讨论

四逆散可柔肝开郁,可协调气血,调畅气机。根据此病的临床表现,酌加龙骨、牡蛎、神曲。龙骨益肾,牡蛎滋水涵木,两药合用可以益肾涩精,镇心安神,适合治疗眩晕,耳鸣,烘热汗出,心烦失眠,烦燥易怒,潮热等症状。再佐神曲既化食郁,又养胃以缓解龙牡重镇伤胃。以此方为基础,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再加减化裁,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总之,妇女绝经前后诸症源于肾虚这一生理变化之上的阴阳不平衡,气血不协调。病机是肾虚基础上的肝气郁滞。四逆散为治疗气郁的经典方,用四逆散加龙骨牡蛎滋肾益肾加减化裁治疗绝经前后诸症,可以滋水涵木,益肾涩精,调畅气机,平衡阴阳,协调气血,使妇女平稳度过更年期。笔者验之临床,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李培生,刘渡舟.伤寒论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82.

[2]刘渡舟,聂惠民,傅世垣.伤寒挈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273-274.

[3]李惠治,冯世纶,张长恩,等.经方传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217.

[4]鲁兆麟.黄帝内经素问[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

[5]罗元恺,曾敬光.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86.

[6]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9:168-172.

[7]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9:90.

[8]张介宾.景岳全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9:645.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57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胆石症秘方

    胆石症是胆道系统结石的统称,多数与胆囊炎同时存在,病人以中年女性为多见。包括胆囊、胆总管和肝内胆管结石等。其中胆管结石远较胆囊结石为多,术后残余结石或复发结石的发生率也较高。按结石…

  • 大柴胡汤加味治疗失眠胃腑郁热证的临床效果

    【摘要】 目的 探讨大柴胡汤加味对治疗失眠胃腑郁热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失眠患者60名,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名,予大柴胡汤加味治疗,对照组30名,每晚睡前半小时予安定2.5m…

  • 泻白散的组方分析及在儿科中的应用体会

    【摘 要】 泻白散是治疗小儿肺热咳喘的经典方,本文从其药物组成、药物配伍归经、组方用药谈谈泻白散的组方原则及在儿科中的临床应用体会,并分析验案一则以资举证。 泻白散出自《小儿药证直…

  • 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腹膜炎的中医治疗验方

    主治: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腹膜炎。 处方:太子参15克,败酱草20克,薏苡仁,泽泻、云苓各12克,黄芩、丹皮、柴胡、瓜蒌壳各10克,赤芍15克。 用法:日1剂,水煎服。7天为1疗程。热…

  • 自汗的中药治疗处方

      1.加味甘麦大枣汤方歌 心气不足自汗多,甘麦大枣重甘药。桑叶泡参大黑豆,一日一剂煎水喝。 注:“汗为心液”,心气不足,易见自汗,治法以补养心气为主。方用金匮甘麦大枣汤加味:炙甘…

  • 香油蒜泥治蛲虫

    取独蒜头3-5个,香油少许。将独蒜头捣烂如泥,加入香油少许,拌成泥浆状,取适量纱布包裹成小包,在睡时放在肛门处。蛲虫闻香后钻入蒜泥中,即可杀灭。每晚用1次。成人连用4-6晚,小儿连…

  • 至宝丹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

    本文目录 1 【至宝丹组成】2 【至宝丹方歌】3 【至宝丹方解】4 【至宝丹主治】5 【至宝丹医案】6 【医案分析】7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中关于至宝丹的论述7.1 功用7.2 方…

  • 治疗宫颈癌的偏方32

    忍冬藤、败酱草各20克,蒲公英、桑寄生各30克,薏苡仁、生白芍各15克,篇蓄12克,全虫3克,海藻、五加皮、昆布、连翘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源于《北京中医药学报》1983…

  • 冠心病的常见症状与治疗方法,吃什么中药好,食疗法有哪些

    冠心病的症状 冠心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是危害最大心脏疾病。那么,什么是冠心病的症状,那就看看小编的介绍吧。 症状   (1)疲乏 不明原因的疲乏、无力,不想动或嗜睡。  (2)…

  • 下肢溃疡的偏方

    地龙治下肢溃疡用料:活地龙100克,白糖30克。制法:将地龙洗净,放入碗中,加白糖,待地龙化成液体,过滤,再加适量黄连素,高压消毒。用法:将药液涂在患处。每天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