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仁汤配方,方歌方解,功效与作用

三仁汤

出自《温病条辨》

【组成】 杏仁五钱(15g) 飞滑石六钱(18g) 白通草二钱(6g) 白蔻仁二钱(6g) 竹叶二钱(6g) 厚朴二钱(6g) 生薏苡仁六钱(18g) 半夏五钱(15g)

【用法】 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 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方歌】 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通草滑竹伦,水用甘澜扬百遍,湿瘟初起法堪遵。

【方解】 本方是治疗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的常用方剂。究其病因,一为外感时令湿热之邪;一为湿饮内停,再感外邪,内外合邪,酿成湿温,诚如薛生白所言:“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温热经纬》)。卫阳为湿邪遏阻,则见头痛恶寒;湿性重浊,故身重疼痛,肢体倦怠;湿热蕴于脾胃,运化失司,气机不畅,则见胸闷不饥;湿为阴邪,旺于申酉,邪正交争,故午后身热。其证颇多疑似,每易误治,故吴瑭于《温病条辨》中明示“三戒”:一者,不可见其头痛恶寒,以为伤寒而汗之,汗伤心阳,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二者,不可见其中满不饥,以为停滞而下之,下伤脾胃,湿邪乘势下注,则为洞泄;三者,不可见其午后身热,以为阴虚而用柔药润之,湿为胶滞阴邪,再加柔润阴药,两阴相合,则有锢结不解之势。故治疗之法,唯宜宣畅气机,清热利湿。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气行则湿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甘淡性寒,渗湿利水而健脾,使湿热从下焦而去;三仁合用,三焦分消,是为君药。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加强君药利湿清热之功,是为臣药。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满,是为佐药。综观全方,体现了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的配伍特点,俾使气畅湿行,暑解热清,三焦通畅,诸症自除。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主治属湿温初起,湿重于热之证。以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苔白不渴为辨证要点。舌苔黄腻,热重于湿者,则不宜使用。

2.加减法:若湿温初起,卫分症状较明显者,可加藿香、香薷以解表化湿;若寒热往来者,可加青蒿、草果以和解化湿。

3.现代运用:常用于肠伤寒、胃肠炎、肾盂肾炎、布氏杆菌病、肾小球肾炎以及关节炎等,属湿重于热者。

【附方】

1.藿朴夏苓汤(《感证辑要》引《医原》) 藿香二钱(6g) 半夏钱半(4.5g) 赤苓三钱(9g) 杏仁三钱(9g) 生苡仁四钱(12g) 白蔻仁一钱(3g) 通草一钱(3g) 猪苓三钱(9g) 淡豆豉三钱(9g) 泽泻钱半(4.5g) 厚朴一钱(3g) 水煎服。功用:解表化湿。主治:湿温初起,身热恶寒,肢体倦怠,胸闷口腻,舌苔薄白,脉濡缓。

2.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 黄芩三钱(9g) 滑石三钱(9g) 茯苓皮三钱(9g) 大腹皮二钱(6g) 白蔻仁一钱(3g) 通草一钱(3g) 猪苓三钱(9g) 水煎服。功用:清热利湿。主治:湿温邪在中焦,发热身痛,汗出热解,继而复热,渴不多饮,或竟不渴,舌苔淡黄而滑,脉缓。

藿朴夏苓汤、黄芩滑石汤与三仁汤皆为治疗湿温之常用方,其中藿朴夏苓汤以三仁、二苓配伍藿香,化气利湿兼以疏表,故主治湿温初起,表证较明显者;三仁汤以三仁配伍滑石,于化气利湿之中佐以祛暑清热,故主治湿温初起,湿重热轻之证;黄芩滑石汤以黄芩配伍滑石、二苓,清热与利湿并用,故主治湿温邪在中焦,湿热并重之证。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吴瑭《温病条辨》卷1:“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

2.方论选录

吴瑭《温病条辨》卷1:“湿为阴邪,自长夏而来,其来有渐,且其性氤氲粘腻,非若寒邪之一汗即解,温凉之一凉则退,故难速已。世医不知其为湿温,见其头痛恶寒,身重疼痛也,以为伤寒而汗之,汗伤心阳,湿随辛温发表之药蒸腾上逆,内蒙心窍则神昏,上蒙清窍则耳聋目瞑不言。见其中满不饥,以为停滞而大下之,误下伤阴,而重抑脾阳之升,脾气转陷,湿邪乘势内渍,故洞泄。见其午后身热,以为阴虚而用柔药润之,湿为胶滞阴邪,再加柔润阴药,二阴相合,同气相求,遂有锢结而不可解之势。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

【临床报道】

三仁汤加减治疗急性发热38例,服药3剂后症状消失,体温退至正常者15例,服用5剂后正常者17例,7剂后正常者4例,10剂退至正常者2例。体温降至正常后复查血常规均恢复正常。[吴金莲.三仁汤治疗急性发热38例。湖南中医杂志 2001;17(1):39]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91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补气方三

    大麦100克,草果6克,羊肉50克。将羊肉洗净,制成肉末,备用;大麦煮汤,临熟时,加人羊肉末、草果、黄酒及食盐,搅拌均匀,小火继续煮至熟烂,遂停火,佐餐食用。本方温中、养胃、肥健,…

  • 肋间神经痛药膳12

    当归佛手炖黄鳝配方:当归10g,佛手6g,黄鳝300g,绍酒15g,姜lOg,葱15g,盐4g。制作:当归、佛手洗净切片;黄鳝去骨和内脏切片;姜切片,葱切段。黄鳝加入盐、料酒,腌渍…

  • 中医验方汇选:蜂蜜大黄治烫伤,偏头痛方等

      祛风止咳汤 方药:泡参(南沙参)30克,麦冬、黄芩、杏仁、桑皮、荆芥、厚朴、知母、瓜蒌、枇杷叶各10克,苇根20克,甘草、薄荷各6克。 功效:益气生津,祛风宣肺。 主治:咽痒即…

  • 女子性欲低下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心脾不足。【治法】补脾暖宫。【方名】春温汤。【组成】人参15克,巴戟天15克,白术15克,杜仲15克,破故纸9克,肉桂3克,菟丝子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 口疮

    (即口腔溃疡)取冰片约1克,蒸气水半两调匀,每日涂患处5次,2天即愈。同时,每次用一个石榴皮烧半碗水服,一日二次,连用3天,以后不复发。忌辣物。(注:蒸气水可用电饭锅盖下面的水代替…

  • 夏枯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夏枯草图片,夏枯草的禁忌

    夏枯草的基本介绍 夏枯草是属于唇形目的唇形科植物。一般来说,都是在夏季的时候进行采取果穗入药,但是在台湾的市场上是比较多的直接使用全草。夏枯草饮料可以说是很多人接触到夏枯草的机会。…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附片治疗产后体虚多汗一例

    案1 李某,女,32岁,教师。初诊:1978年12月4日。两周前人工流产后,自汗出、恶风、背心冷、全身疲乏、四肢凉、午后面部冲热、盗汗、鼻阻、舌苔白、脉浮缓。辨证为产后体虚,卫表不…

  • 菊花地丁汤:治疗疔毒疔肿,无名肿毒

    功用:杀菌消肿,清热解毒。主治:疔毒疔肿,无名肿毒。处方:野菊花40g,紫花地丁30g,连翘30g,金银花50g,千里光50g,当归30g,甘草10g。用法:水煎二次,早晚分温服。

  • 黄褐斑偏方

    中医处方(一)【辨证】肝肾亏虚。【治法】滋补肝肾。【方名】熟地补阴汤。【组成】熟地18克,山药2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黄柏12克,菊花12克,牡丹皮9克,山萸肉9克,枸杞子…

  • 《难病奇方系列丛书第三辑:大承气汤》

    内容简介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理论研究系统介绍了大承气汤的来源、组成及用法、功效与主治、临床应用及衍生方、古今医家的论述;中篇临床应用详细介绍了国内公开出版期刊有关大承所汤在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