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丸(治痰茯苓丸)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丸(治痰茯苓丸)

出自《是斋百—选方》,录自《全生指迷方》

【组成】 茯苓一两(30g) 枳壳麸炒去瓤,半两(15g) 半夏二两(60g) 风化朴硝一分(0.3g)

【用法】 上四味为末,生姜自然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6g),生姜汤下(现代用法:为末,姜汁糊丸,每服6g,生姜汤或温开水送下;作汤剂,加生姜水煎去渣,风化硝溶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 燥湿行气,软坚化痰。

【主治】 痰伏中脘,流注经络证。两臂痠痛或抽掣,不得上举,或左右时复转移,或两手麻木,或四肢浮肿,舌苔白腻,脉沉细或弦滑。

【方解】 四肢禀气于脾,若脾失健运,聚湿生痰,停伏中脘,流注四肢,则麻木痠痛,活动受限,甚则抽掣或浮肿。此种臂痛,切不可误以风湿论治,当从祛痰立法。方中以半夏燥湿化痰为君,茯苓健脾渗湿为臣,两者合用,既消已生之痰,又杜生痰之源。佐以枳壳理气宽中,此气顺则痰消之意。然中脘之伏痰,非一般化痰药所能及,故又佐以软坚润下之风化朴硝,取其消痰破结,与半夏相合,一燥一润,一辛一咸,意在消解顽痰,相制为用;与茯苓相伍,可从二便分消结滞之伏痰。更以姜汁湖丸,姜汤送服,既能开胃化痰,又可兼制半夏毒性。诸药配伍,标本兼顾,消下并用,不治四肢,但以丸剂渐消缓化中脘伏痰,俾脾运复健,自然流于四肢之痰亦潜消默运,实属“治病求本”之方。

本方由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味而成,较二陈汤少橘红、甘草、乌梅,多枳壳、风化朴硝。二方燥湿行气之力相近,而软坚消痰之力则以本方为优,原治中脘伏痰,上行攻臂之臂痛,临证对咳痰稠粘不爽、胸脘满闷,以及眩晕、梅核气等由顽痰所致者,亦可酌情用之。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主治痰伏中脘,流注经络之证。临床应用以两臂痠痛,舌苔白腻、脉沉细或弦滑为辨证要点。凡属风湿臂痛者忌用。

2.加减运用:两臂痠痛或肢体麻木较甚者,可加入桂枝、姜黄、鸡血藤等活血通络之品;手臂抽掣者,可酌加全蝎、僵蚕等以熄风止痉;用治咳痰稠粘,可酌加海浮石、瓜蒌等以润燥化痰。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上肢血管性水肿、慢性支气管炎、颈椎病、前列腺增生症等属顽痰停伏者。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全生指迷方》录《是斋百一选方》卷5:“臂痛不能举手,或左右时复转移,由伏痰在内,中脘停滞,脾气不流行,与上气搏,四肢属脾,滞而气不下,故上行攻臂,其脉沉细。”

2.方论选录

吴昆《医方考》卷2:“中脘停痰伏饮者,此方主之。半夏燥湿,茯苓渗湿,湿去则饮不生;枳壳消坚,化硝软坚,坚去则痰不固。”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97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焦虑性失眠

    焦虑性失眠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失眠症类型,大多数失眠症属于这个类型,其原因多数为精神紧张、生气、工作或思想压力、环境变化等因素。有焦虑症的患者经常诉说总是心烦意乱,莫明的紧张感,坐立不…

  • 盆腔结缔组织炎方三盆腔灵

    方名:盆腔灵【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主治盆腔结缔组织炎,输卵管卵巢炎,子宫1内膜炎等。【处方组成】当归20克、赤芍12克、丹参15克、延胡索15克、三棱30克…

  • 药粥送你入梦乡

    ?到了睡眠时间,躺在床上却怎么也无法进入梦乡,这真是一件折磨人的事。每当夜深人静,不知道有多少人辗转难眠。失眠,祖国医学称之为“不寐”。中医认为,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

  • 胃癌方一

    菱粉30克,粳米50克。粳米淘洗干净,如常法煮粥,待米熟时,调入菱粉,用小火烧至粥成,每日2次。本方益肠胃,解内热,防癌肿。可用于年老体虚,慢性泄泻,胃肠道癌者食用。

  • 胃下垂食疗

    红参12克,黄芪30克,母鸡肉500克。加水适量,食盐少许,共放入瓷碗内,隔水炖2小时,分早晚两次喝汤吃鸡肉,每周服1剂,连服5~6剂有显著疗效。方中参、芪甘温补中益气,鸡肉性味甘…

  • 乳腺癌方十八

    扛板归、土牛膝、白花蛇舌草各3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源于《肿瘤示略》,功能解毒活血,适用于乳腺癌。

  • 烫伤的偏方2

    米酒治烫伤用料:米酒适量。制用法:用药棉蘸米酒轻轻涂擦患处,直到患处有凉感,每隔半小时涂擦一次,次数越多好的越快。

  • 明矾粉治狐臭

    取鸡蛋大小一块明矾(工业用明矾料也可)放进小铁罐中,置放火上加热化水,待水分全部蒸发完毕,变成白色块状,取出研成粉待用(足够使用一年)。用法:每天早、中、晚将腋下擦洗干净后,用手指…

  • 四逆汤治疗误发汗亡阳证

    白某某,男,19岁,河南武安人,甘肃天水国立五中学生,1938年冬就诊。患者病本太阳中风,误为秦郡医用辛温香燥重剂(十神散一类方)大发其汗,而阳随汗脱,转入少阴。病现而容枯槁,双目…

  • 健鼻方四

    参、麦冬各15克,生地、白芍和10克,薄荷3克,川贝12克,丹皮6克,枇杷叶10克,黑芝麻12克,霜桑叶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本方养阴润燥,清肺健鼻,能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