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石膏汤方歌与功用

 竹叶石膏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 竹叶二把(6g)  石膏一斤(50g)  半夏半升,洗(9g)   麦门冬一升,去心(20g)   人参二两(6g)   甘草二两, 炙(6g)   粳米半升(10g)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 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

〖竹叶石膏汤方歌〗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临,

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养阴津。

【方解】 本方治证乃热病后期,余热未清,而气津两伤,胃气不和所致。热病后期,高热虽除,但余热留恋气分,故见身热有汗不解、脉数;余热内扰,故心胸烦闷;口干,舌红少苔,是阴伤之兆;气短神疲,脉虚,是气虚之征;胃失和降,乃致气逆欲呕。气分余热宜清,气津两伤宜补,治当清热生津,益气和胃。方中竹叶配石膏清透气分余热,除烦止渴为君。人参配麦冬补气养阴生津为臣。半夏降逆和胃以止呕逆为佐。甘草、粳米和脾养胃以为使。全方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扶正兼顾,清而不寒,补而不滞,为本方的配伍特点。本方实为一首清补两顾之剂。使热清烦除,气津得复,诸症自愈。正如《医宗金鉴》说:“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本方由白虎汤化裁而来。白虎汤证为热盛而正不虚,本证为热势已衰,余热未尽而气津两伤。热既衰且胃气不和,故去苦寒质润的知母,加人参、麦冬益气生津,竹叶除烦,半夏和胃。其中半夏虽温,但配入清热生津药中,则温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且有助于输转津液,使参、麦补而不滞,此善用半夏者也。

本方在《伤寒论》中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证。在实际运用中,凡热病过程中见气津已伤,身热有汗不退,胃失和降等均可使用。对于暑温病发热气津已伤者,尤为适合。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阴耗伤的常用方,使用本方以身热多汗,气逆欲呕,烦渴喜饮,舌红少津,脉虚数为辨证要点。本方清凉质润,如内有痰湿,或阳虚发热,均应忌用。

2.加减法:若胃阴不足,胃火上逆,口舌糜烂,舌红而干,可加石斛、天花粉等以清热养阴生津;胃火炽盛,消谷善饥,舌红脉数者,可加知母、天花粉以增强清热生津之效;气分热犹盛,可加知母、黄连,增强清热之力。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流脑后期、夏季热、中暑等属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者。糖尿病的干渴多饮属胃热阴伤者,亦可应用。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2.方论选录

吴谦,等《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10:“是方也,即白虎汤去知母,加人参、麦门冬、半夏、竹叶也。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此仲景白虎汤变方也。”

汪昂《医方集解×泻火之剂》:“此手太阴、足阳明药也。竹叶、石膏辛寒以散余热;人参、甘草、麦冬、粳米之甘平以益肺安胃,补虚生津;半夏之辛温以豁痰止呕,故去热而不损其真,导逆而能益其气也”。

【临床报导】

竹叶石膏汤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日1剂水煎分2~3次服,幼儿频频喂服或分少量多次喂服,15日为1疗程。均常规用西药对症、支持处理,发热期用物理降温、药物处理,随症加减。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咽部红肿及肿大的肝、脾、淋巴结均明显缩小,但未完全恢复正常,异型淋巴细胞降至10%以下。有效:临床症状消失,肿大的肝、脾、淋巴结均明显缩小,但未完全恢复正常,异型淋巴细胞较治疗前减少,但未降至10%以下。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异型淋巴细胞均未见明显好转。结果:本组21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100%。结论:竹叶石膏汤辨证论治本病疗效满意。[郭萍,等. 中医辨证分型为主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1例。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12(2):143]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28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车前子粥

    [原料]车前子20克、粳米100克。[做法]将车前子用布包好后煎汁。再将粳米入车前子煎汁中同煮为粥。[用法]每日早晚温热食用。[作用]利水消肿,养肝明目,祛痰止咳。适用于老人慢性气…

  • 输尿管结石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辨证】湿热蕴结。【治法】清热利湿,通淋逐石。【方名】逐石汤。【组成】金钱草30克,海金沙藤18克,白芍10克,生地12克,鸡内金6克,琥珀末3克(冲服),广木香4.…

  • 咳血方方歌,功效与作用

     咳血方 出自《丹溪心法》 【组成】 青黛水飞(6g) 瓜蒌仁去油(9g) 海粉(9g) 山栀子炒黑(9g) 诃子(6g) 【用法】 上为末,以蜜同姜汁为丸,噙化(现代用法:共研末…

  • 莲子心的功效与作用,莲心的副作用

    莲心的功效 具有清心去热、涩精、止血、止渴等功效,可治疗心衰、休克、阳痿、心烦、口渴、吐血、遗精、目赤、肿痛等病症,清心火,平肝火,泻脾火,降肺火,消暑除烦,生津止渴,治目红肿。用…

  • 清水煮蒜治风寒咳嗽

    取大蒜一头剥皮洗净,清水两杯,将蒜瓣与水放锅内同煮,水开后煮10分钟左右,趁热将蒜吃掉,水喝尽。晚间临睡前服用最佳。

  • 黄褐斑的各种治疗方法

    黄褐斑黄褐斑是一种面部色素增生牲皮肤病,它多分布在鼻及鼻两侧,形似蝴蝶,故俗称“蝴蝶斑”。此斑表面光滑无皮屑,既不痒,也不痛,长期存在,多年不褪,但日晒后加重。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

  • 三子养亲汤组成,主治,临床加减应用医案

    【组成】紫苏子6g 白芥子9g 莱菔子9g 【主治】咳嗽气急,痰多胸痞,食欲不振,舌苔粘腻,脉滑者。 【病案】刘某,女,65岁。2002年2月1日初诊。咳喘有年,遇寒辄发。咳嗽痰白…

  • 失眠方剂3

    核桃仁、黑芝麻、桑叶各50克。[制用法]捣烂如泥状,做成丸,每丸重3克。每服9克,每日2次。[适应证]同上方。

  • 中药祛除黄褐斑2

    脾虚血瘀证可见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乏力,气短心慌,饮食减少,脘腹胀满,经来延迟,经血稀淡,舌质淡,脉细。可用基本方加炙黄芪6克,潞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3克。

  • 麦冬粥润肤法

    [组成]麦冬30克,白粳米50克。[制法与用法]先将麦冬捣烂煮汁,去滓,用汁煮粥,晨起食用。[功效与应用]补血红颜,延缓皮肤衰老。生津止渴。适用于热病后因气津被耗而引起的气短。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