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石膏汤方歌与功用

 竹叶石膏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 竹叶二把(6g)  石膏一斤(50g)  半夏半升,洗(9g)   麦门冬一升,去心(20g)   人参二两(6g)   甘草二两, 炙(6g)   粳米半升(10g)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 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

〖竹叶石膏汤方歌〗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临,

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养阴津。

【方解】 本方治证乃热病后期,余热未清,而气津两伤,胃气不和所致。热病后期,高热虽除,但余热留恋气分,故见身热有汗不解、脉数;余热内扰,故心胸烦闷;口干,舌红少苔,是阴伤之兆;气短神疲,脉虚,是气虚之征;胃失和降,乃致气逆欲呕。气分余热宜清,气津两伤宜补,治当清热生津,益气和胃。方中竹叶配石膏清透气分余热,除烦止渴为君。人参配麦冬补气养阴生津为臣。半夏降逆和胃以止呕逆为佐。甘草、粳米和脾养胃以为使。全方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扶正兼顾,清而不寒,补而不滞,为本方的配伍特点。本方实为一首清补两顾之剂。使热清烦除,气津得复,诸症自愈。正如《医宗金鉴》说:“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本方由白虎汤化裁而来。白虎汤证为热盛而正不虚,本证为热势已衰,余热未尽而气津两伤。热既衰且胃气不和,故去苦寒质润的知母,加人参、麦冬益气生津,竹叶除烦,半夏和胃。其中半夏虽温,但配入清热生津药中,则温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且有助于输转津液,使参、麦补而不滞,此善用半夏者也。

本方在《伤寒论》中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证。在实际运用中,凡热病过程中见气津已伤,身热有汗不退,胃失和降等均可使用。对于暑温病发热气津已伤者,尤为适合。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阴耗伤的常用方,使用本方以身热多汗,气逆欲呕,烦渴喜饮,舌红少津,脉虚数为辨证要点。本方清凉质润,如内有痰湿,或阳虚发热,均应忌用。

2.加减法:若胃阴不足,胃火上逆,口舌糜烂,舌红而干,可加石斛、天花粉等以清热养阴生津;胃火炽盛,消谷善饥,舌红脉数者,可加知母、天花粉以增强清热生津之效;气分热犹盛,可加知母、黄连,增强清热之力。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流脑后期、夏季热、中暑等属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者。糖尿病的干渴多饮属胃热阴伤者,亦可应用。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2.方论选录

吴谦,等《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10:“是方也,即白虎汤去知母,加人参、麦门冬、半夏、竹叶也。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此仲景白虎汤变方也。”

汪昂《医方集解×泻火之剂》:“此手太阴、足阳明药也。竹叶、石膏辛寒以散余热;人参、甘草、麦冬、粳米之甘平以益肺安胃,补虚生津;半夏之辛温以豁痰止呕,故去热而不损其真,导逆而能益其气也”。

【临床报导】

竹叶石膏汤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日1剂水煎分2~3次服,幼儿频频喂服或分少量多次喂服,15日为1疗程。均常规用西药对症、支持处理,发热期用物理降温、药物处理,随症加减。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咽部红肿及肿大的肝、脾、淋巴结均明显缩小,但未完全恢复正常,异型淋巴细胞降至10%以下。有效:临床症状消失,肿大的肝、脾、淋巴结均明显缩小,但未完全恢复正常,异型淋巴细胞较治疗前减少,但未降至10%以下。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异型淋巴细胞均未见明显好转。结果:本组21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100%。结论:竹叶石膏汤辨证论治本病疗效满意。[郭萍,等. 中医辨证分型为主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1例。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12(2):143]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28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小承气汤治疗小儿厌食100例临床报道

    【摘 要】目的:观察小承气汤对于小儿厌食症的效果。方法:100例患儿应用小承气汤治疗两周,进行服药前后对比。结果:小承气汤明显改善厌恶进食及食量明显增加,且无不良反应。结论:传统中…

  • 骨髓炎、骨结核病

    当归5克、黄芪20克、射干10克、丹参50克、地丁10克、连翘10克、白芥子10克、益母草50克、知母10克、皂角刺10克、白芍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五剂无明显效果视为无效,…

  • 常用西药

    1.史克肠虫清:每次2片,能杀灭蛔虫、钩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的成虫、虫卵和幼虫。2.驱蛔灵:①驱蛔:成人每日3-3.5克;儿童100-150毫克/公斤/日(最多不超过4.0克),连服…

  • 韭菜籽治小儿遗尿

    药物:韭菜籽、面粉适量。用法:将韭菜籽研末,与白面粉加水做成饼,蒸熟食用。

  • 鹅口疮的中医治疗验方

    口腔溃疡鹅口疮,口舌糜烂起白膜。流涎拒食因疼痛,心脾热盛起病秧。 注:口腔炎包括口腔溃疡,鹅口疮(雪口)等。以口舌糜烂或口起白膜,流涎拒食为主要特征。中医称之为“口糜”、“鹅口”、…

  • 肋间神经痛药膳9

    白芍川芎炖鱼头配方:白芍lOg,川芎lOg,甘草6g,鲤鱼头1只(500g),料酒20g,姜lOg,葱15g,盐4g。制作:白芍、甘草、川芎润透切片;鲤鱼头洗净,去鳃;姜切片,葱切…

  • 麻黄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麻黄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支气管炎应用麻黄汤加减进行治疗,同时设77例西药对照组时行疗效对照。结果:治疗组显效59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

  • 膏方的制作方法,膏方的吃法,膏方的功效与作用

    膏方的制作方法 自制膏方未尝不可,但其中很有讲究,吃得不当也会吃出问题来。   自制膏方不等于自己开方 膏方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朱凌云说,膏方对人进补作用的大小,不在于药物的便…

  • 骨质疏松症的偏方

    人在35岁以后身体中骨质的总量就逐渐减少,约每10年减少10%一15%,女性绝经、男性印岁以后更是明显减少。其减少的早期表现有身高缩短、牙齿松动脱落,进一步可发展到全身骨痛,且因为…

  • 《时方新用》

    《时方新用》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贯煎、一阴煎、二陈汤、二妙散、二至丸、八珍汤、七味白术散、九味羌活汤、三阴煎、木香顺气散、升阳益胃汤、五子衍宗丸、六君子汤、玉屏风散、四物汤、四磨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