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根

牛蒡根
(《药性论》)

【异名】恶实根(《别录》),鼠粘根(《延年方》),牛菜(《本草衍义》)。

【来源】菊科植物牛蒡的根,植物形态详"牛蒡子"条。

【采集】10月间采挖2年以上的根,洗净晒干。

【药材】根呈纺锤状,肉质而直,皮部黑褐色,有皱纹,内呈黄白色;味微苦而性粘。

【性味】苦,寒。

①《纲目》:"苦,寒,无毒。"

②《分类草药性》:"味甜,性刚。"

③《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苦涩,无毒。"

【归经】《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功用主治】祛风热,消肿毒。治风毒面肿,头晕,咽喉热肿,齿痛,咳嗽,消渴,痈疽疮疥。

①《别录》:"根、茎疗伤寒寒热,汗出中风、面肿,消渴,热中,逐水。"

②《药性论》:"根,细切如豆,面拌作饭食之,消胀壅。又能拓一切肿毒,用根、叶少许盐花捣。"

③《唐本草》:"主牙齿疼痛,劳疟,脚缓弱,风毒,痈疽,咳嗽伤肺,肺壅;疝瘕,积血。主诸风,癥瘕,冷气。"

④《本草拾遗》:"浸酒去风,又主恶疮。"

⑤《分类草药性》:"治头晕,风热,眼昏云翳,耳鸣,耳聋,腰痛,外治脱肛。"

⑥《贵州民间方药集》:"治伤暑。"

⑦《四川中药志》:"治疥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或捣汁。外用:捣敷、熬膏涂贴或煎水洗

【选方】①治热攻心,烦躁恍惚:牛蒡根捣汁一升,食后分为三服。(《食医心镜》)

②治头面忽肿,热毒风内攻,或手足头面赤肿,触着痛:牛蒡子根洗净烂研,酒煎成膏,摊在纸上,贴肿毒,仍热酒调下,一服肿止痛减。(《斗门方》)

③治反花疮,并治积年诸疮:牛蒡根热捣,和腊月猪脂封上。(《千金方》)

④治喉中热肿:鼠粘根(切)一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四服。忌蒜、面。(《延年方》)

⑤治头晕痛:牛蒡子根四两,老人头(酒洗)一两,熬水服。(《重庆草药》)

⑥治热毒牙痛,齿龈肿痛不可忍:牛蒡根一斤,捣汁,入盐花一钱,银器中熬成膏,每用涂齿龈上,重者不过二、三度。(《圣惠方》)

⑦治痔疮:牛蒡子根、漏芦根,嫩猪大肠服。(《重庆草药》)

⑧治瘿:鼠粘草根汤洗,细切除皮者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温三服,服相去如人行四、五里一服,宜服六剂。(《救急方》)

⑨治耳卒肿:牛蒡根净洗细切,捣绞取汁一升,于银锅中熬成膏,涂于肿上。(《圣惠方》)

⑩治虚弱脚软无力:牛蒡子根炖鸡、炖肉服。(《重庆草药》)

牛鼻栓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金缕梅科植物牛鼻栓的枝叶或根。

【植物形态】牛鼻栓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可达10米。小枝、叶柄及花序梗均密生灰色星状柔毛。叶互生;有柄;叶片倒卵状长椭圆形,长5~15厘米,宽2~9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具不整齐的波状锯齿,上面沿主脉和下面均有星状毛;托叶小,早落。花杂性,具短梗。成顶生的总状花序;雄花序呈短葇荑状,发生于秋季叶落以后,裸露过冬,翌年早春于叶未发前开放,基部无叶,有发育不全的雌蕊。两性花与叶同时开放,花序长3~6厘米、通常基部有1~3苞叶;花萼倒圆锥形,5齿裂;花瓣5,钻形,比萼片稍短;雄蕊5,花丝极短;雌蕊子房半下位,花柱2条,向外卷曲。蒴果2瓣裂,数至10个集成总状果序,下垂,褐色,密布苍白色皮孔。种子暗棕色,有光泽,顶端凹陷。花期4~5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坡杂木林中或岩石隙中。分布陕西、河南、湖北、江苏、安徽、浙江等地。

【采集】全年可采。

【功用主治】《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劳伤乏力:牛鼻栓根二至三两。水煎,冲黄酒、红糖,早、晚饭前各服一次。"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383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桐叶

    桐叶(《本经》) 【异名】白桐叶(《本草经集庄))。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叶。植物形态详"桐皮"条。 【化学成分】毛泡桐叶含熊果酸,并含糖甙及多酚类。 【药理作用】熊…

  • 茅栗

    茅栗(《唐本草》) 【异名】栭栗(《尔雅》郭璞注),栵栗(《纲目》),野栗子、毛凹栗子(《中国树木分类学》),金栗、野茅栗、毛栗(江西《草药手册》)。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茅栗的总…

  • 景天_景天可以入药吗_景天是中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戒火、慎火、火母、据火、救火、慎火草、护花草、拔火、谨火、挂壁青、护火、辟火、火丹草、火焰草、八宝草、佛指甲、火炊灯、绣球花、跤蹬草、土三七、龙头三七、蚕豆七、观音…

  • 白鲜皮

    白鲜皮(《药性论》) 【异名】北鲜皮(《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根皮。 【植物形态】白鲜(《本经》),又名:白藓(《本草经集注》),白膻、白羊鲜(陶弘景),金…

  • 苘麻根

    苘麻根(《蜀本草》)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苘麻的根,植物形态详"苘麻"条。 【采集】立冬后拔取根部,除去茎叶,洗净晒干。 【化学成分】含粘液质,其中有戊糖1.41%、戊聚糖1.25…

  • 菟丝

    菟丝(《本经》) 【异名】唐(《诗经》),蒙(《毛诗传》),王女(《尔雅》),菟芦(《本经》),鸮萝、复实、赤网(《吴普本草》),兔丘(《广雅》),菟缕、菟累(《别录》),野狐浆草…

  • 茯苓

    茯苓(《本经》) 【异名】茯菟(《本经》),茯灵(《史记》),茯蕶(《广雅》),伏苓、伏菟(《唐本草》),松腴(《记事珠》),绛晨伏胎(《酉阳杂俎》),云苓(《滇海虞衡志》),茯兔…

  • 黄脚鸡

    黄脚鸡(《贵州草药》) 【异名】玉竹、十样错(《贵州草药》),竹节参(《贵州药植目录》)。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剑叶假万寿竹的根茎。 【植物形态】剑叶假万寿竹多年生草本,高20~3…

  • 丝瓜花

    丝瓜花(《滇南本草》)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花蕾,植物形态详"丝瓜"条。 【采集】夏季开花时采取。 【化学成分】花中谷氨酰胺、天冬氨酸、精氨酸、天门冬素的含量雌花比雄…

  • 八月瓜_八月瓜的功效和作用_八月瓜有毒吗

    基础信息 别名:牛腰子果、六月瓜、小八瓜、哪瓜、黄狗肾、木王瓜、八月果、野人瓜、刺藤果、牛懒袋果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通脉;行气止痛。主小便短赤;淋浊;水肿;风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