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筋草

伸筋草
(《分类草药性》)

【异名】石松(《本草拾遗》),过山龙(《滇南本草》),宽筋藤(《生草药性备要》),火炭葛(《本草求原》),金毛狮子草、金腰带、狮子草(《中药志》),狮子毛草(《中药材手册》),立筋草、舒筋草(《四川中药志》),铺筋草、抽筋草、分筋草、过筋草、地棚窝草(《重庆草药》),筋骨草(《陕西中药志》),绿毛伸筋、小伸筋、凤尾伸筋(《湖南药物志》),蜈蚣藤、大地毛公、缠身龙、猫藤草、通伸草、山猫儿、老虎垫坐、盘龙草、烂腰蛇、宽筋草、穿山龙(《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石松科植物石松的带根全草。

【植物形态】石松
多年生草本。匍匐茎蔓生,分枝有叶疏生。直立茎高15~30厘米,分枝;营养枝多回分叉,密生叶,叶针形,长3~4毫米,先端有易脱落的芒状长尾;孢子枝从第二、第三年营养枝上长出,远高出营养枝,叶疏生;孢子囊穗长2.5~5厘米,有柄,通常2~6个生于孢子枝的上部;孢子叶卵状三角形,先端急尖而具尖尾,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孢子囊肾形,淡黄褐色,孢子同形。7、8月间孢子成熟。
生于疏林下荫蔽处。分布东北、华东、华南、西南及内蒙古、河南等地。

本植物的孢子(石松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夏季采收,连根拔起,去净泥土、杂质,晒干。

【药材】干燥匍匐茎细长而弯曲,黄色或黄绿色,长30~120厘米,径粗1~3毫米。质柔韧,不易折断,折断面近白色,内有黄白色木心,常可见近直角生出的黄白色细根,外皮常脱落。直立茎2歧式分枝。鳞叶常皱而弯曲,密生于茎上,线形或线状钻形,黄绿色或黄色,无毛,略有光泽。叶端渐尖呈芒状,全缘,叶脉不明显。质薄,易碎。气无,味淡。以茎长、黄绿色者为佳。
主产浙江、湖北、江苏等地,湖南、四川亦产。

同属植物玉柏和垂穗石松的全草在浙江、四川等地均称伸筋草,并同等使用。参见"玉柏"、"铺地蜈蚣"条。

【化学成分】全草含石松碱、棒石松碱、棒石松洛宁碱、法氏石松碱、石松灵碱等生物碱,香荚兰酸、阿魏酸、壬二酸等酸性物质(占干品0.08%),芒柄花醇、伸筋草醇石松醇、石松宁、16-氧山芝烯二醇等三萜化合物。

【药理作用】石松水浸剂对由皮下注射枯草浸剂引起发热之家兔有降温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石松碱及棒石松碱、棒石松毒,后二者之毒性较石松碱为弱。石松碱适当剂量能升高麻醉猫血压,也有报告30毫克/公斤静脉注射可使麻醉猫、兔血压骤降;此时对呼吸皆无影响,中毒量可增加动物呼吸振幅而减少频率。对蛙心收缩力有增强作用,对兔心1:50000~400000则减弱收缩力,收缩频率及心电图皆无改变。1:12500~50000对离体大鼠、啄鼠小肠有兴奋作用,兔离体小肠之蠕动亦被增强。对兔、大鼠及豚鼠子宫有兴奋作用。对兔静脉注射30~50毫克/公斤有降温作用。对兔血糖、瞳孔、末梢红细胞数皆无影响。无抗菌及抗疟作用。对小鼠静脉注射之半数致死量为27.58±1.16毫克/公斤,腹腔注射为78毫克/公斤,中毒症状有过度活动,强直性、阵挛性痉挛,麻痹,窒息等;兔之中毒症状相似。给蛙淋巴囊注射50~200毫克/公斤可引起肌肉运动不胁调、麻痹等。棒石松碱之毒性剂量:猫为0.05克/公斤、兔及大鼠为0.1~0.2克/公斤。有人报告石松有利尿、增进尿酸排泄之作用,还能解除小儿之痉挛性尿潴留及便秘等。

【炮制】筛去灰屑,拣净杂质,切成小段。

【性味】苦辛,温。

①《本草拾遗》:"味苦辛,温,无毒。"

②《本草求原):"甘涩,平。"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脾、肾三经。"

【功用主治】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皮肤麻木,四肢软弱,水肿,跌打损伤。

①《本草拾遗》:"主久患风痹,脚膝疼冷,皮肤不仁,气力衰弱。"

②《滇南本草》:"下气,消胸中痞满横格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去年久腹中之坚积,消水肿。"

③《生草药性备要》:"消肿,除风湿。浸酒饮,舒筋活络。其根治气结疼痛,损伤,金疮内伤,去痰止咳。"

④《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舒筋,消炎。治关节酸痛,带状疱疹。"

⑤《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舒筋活血,祛风散寒,止痛。治腰腿酸痛,风湿性关节肿痛,月经不调。"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捣敷。

【宜忌】《四川中药志》:"孕妇及出血过多者忌服。"

【选方】①治风痹筋骨不舒:宽筋藤,每用三钱至一两,煎服。(《岭南采药录》)

②治关节酸痛:石松三钱,虎杖根五钱,大血藤三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关节酸痛,手足麻痹:凤尾伸筋草一两,丝瓜络五钱,爬山虎五钱,大活血三钱。水、酒各半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④治小儿麻痹后遗症:凤尾伸筋、南蛇藤根、松节、寻骨风各五钱,威灵仙三钱,茜草二钱,杜蘅五分。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⑤消水肿:过山龙五分(研细末),糠瓢一钱五分(火煅存性),槟榔一钱。槟榔、糠瓢煨汤吃过山龙末,以泻为度。气实者用,虚者忌。(《滇南本草》)

⑥治带状疱疹:石松(焙)研粉,青油或麻油调成糊状,涂患处,一日数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470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扭子菜

    扭子菜(《贵州草药》) 【来源】为桔梗科植物扭子菜的全草。 【植物形态】扭子菜,又名:异钟花。纤细匍匐状草本,长20~40厘米。茎绿色,纤细,径约2毫米,具纵棱,有分枝。3小叶聚生…

  • 大蓑衣藤根

    大蓑衣藤根(《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粗齿铁线莲的根。植物形态详"毛木通"条。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味辛,性温。 【功用主治】行气活血,祛风湿,止痛。治跌打损伤…

  • 小伸筋草

    小伸筋草(《云南中草药》) 【异名】英雄草(《广西植物名录》)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短冠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短冠草直立草本,高30~50厘米。根分枝,细圆柱形。茎褐色。叶对生,…

  • 茱苓草

    茱苓草(《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龙胆科植物秦岭龙胆的全草。 【植物形态】秦岭龙胆多年生草本,高30厘米左右。茎直立,细瘦,圆柱形,黄绿色。单叶对生,4~5对,疏生茎上;叶片线状…

  • 白蜡花

    白蜡花(贵州)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白蜡树的花。植物形态详"白蜡树皮"条。 【功用主治】止咳,定喘。治咳嗽,哮喘。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5钱。 【选方】治哮喘咳嗽:白蜡花…

  • 缅枣_缅枣是中药吗_缅枣有毒吗

    基础信息 别名:西西果、酸枣、马典西西果 性味:味涩;微苦;凉 功能主治:消热止痛;收敛止泻。主烧烫伤;咽喉痛;腹泻;痢疾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缅枣的树皮及果实。…

  • 天葵

    天葵(《滇南本草》) 【异名】紫背天葵(《雷公炮炙论》),雷丸草(《外丹本草》),夏无踪(《植物名实图考》),小乌头(《植物学大辞典》),老鼠屎草(《江苏植药志》),旱铜钱草(《湖…

  • 通天草

    通天草(《饮片新参》) 【异名】荸荠梗(《饮片新参》),地栗梗、荸荠苗(《苏州本产药材》)。 【来源】为莎草科植物荸荠的地上茎。植物形态详"荸荠"条。 【采集】7~8月间,将茎割下…

  • 地瓜果

    地瓜果(《贵州民间药物》) 【异名】地郎果(《贵州民间药物》),地枇杷果(《贵州草药》)。 【来源】为桑科植物地瓜的果实。植物形态详"地瓜藤"条。 【采集】夏季采取尚未成熟的果实,…

  • 水鬼蕉叶

    水鬼蕉叶(《福建中草药》) 【异名】引水蕉、郁蕉。 【来源】为石蒜科植物水鬼蕉的叶。 【植物形态】水鬼蕉多年生草本。有鳞茎。叶数枚,集生基部,抱茎;剑形,长45~75厘米,宽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