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膈散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

本文目录

1 【凉膈散组成】2 【凉膈散方歌】3 【凉膈散方解】4 【凉膈散主治】5 【凉膈散医案】6 【医案分析】7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中关于凉膈散的论述7.1 主证分析7.2 功用7.3 方解7.4 配伍特点7.5 运用7.5.1 辨证要点7.5.2 随证加减【凉膈散组成】

生大黄(炮)芒硝 生甘草各9g 栀子 薄荷 黄芩各5g 连翘18g

【凉膈散方歌】

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竹叶蜜煎疗膈上,中焦燥实服之消。

【凉膈散方解】

本方证皆由上、中二焦邪郁生热所致。热伤津液,则口渴、咽燥、唇焦;火性上炎,而见面红目赤、口舌生疮、咽痛吐衄;火热内扰心神,则见睡卧不宁,甚则谵语狂妄;燥热内结,故有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均为里热炽盛之象。上焦无形火热炽盛,中焦燥热内结,此时单清上则中焦燥结不得去,单泻下则上焦邪热不得解,唯有清泻兼施方能切中病情,故治宜清热泻火通便为法。方中连翘轻清透散,长于清热解毒,透散上焦之热,故重用以为君。配黄芩以清胸膈郁热;山栀通泻三焦,引火下行;大黄、芒硝泻火通便,以荡涤中焦燥热内结,共为臣药。薄荷清头目、利咽喉;竹叶清上焦之热,均为佐药。使以甘草、白蜜,既能缓和硝、黄峻泻之力,又能生津润燥,调和诸药。全方配伍,共奏泻火通便、清上泄下之功。

【凉膈散主治】

上中二焦火热证。烦躁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热,口舌生疮(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

【凉膈散医案】

郑某,男性,25岁,1996年8月25日初诊。寒战高热,胸闷气促,咳嗽胸痛两天。经过X片及血常规、血生化检查确诊为重症肺炎。患者体温波动在38.8~40.5°C,经过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未缓解,家属要求中西医结合治疗。诊见:高热,胸闷气促,咳嗽胸痛,面红耳赤,烦热多渴,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红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辨证属肺热郁闭,治以清泄肺热。予凉膈散加鱼腥草15g、石膏30g、杏仁10g、麻黄6g。服用一剂后泻下燥屎坚硬如羊粪,患者自觉胸闷减轻,呼吸平稳,咳嗽减少。继服3剂,体温正常,咳嗽止,精神佳,二便正常。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医案分析】

患者“寒战高热,胸闷气促,咳嗽胸痛两天”,非常像肺痈最初期。后来无寒战,进入了肺痈的前期,一派的实热壅肺表现。但尚未腐肉成脓(无腥臭痰),也似乎未兼痰湿之邪。“胸闷气促”,气滞明显。“多渴,喜冷饮,大便干结......苔黄燥”,火热伤津明显。一般肺痈前、中期用千金苇茎汤加减。但本案无须排痰、排脓,也无须渗利湿热。故可按肺热咳喘的麻杏石甘汤或定喘汤,加肺痈要药(鱼腥草、金荞麦),加理气、生津药,加活血散结药(不管内外痈,初期都有血液壅郁而成的肿块。胸腔有肋骨护卫,古人无法用手触及而已)。同时,凡实热证致便秘者,不论其程度,皆提倡加通腑的药,盖下焦腑气通则热不易壅于上,是“以泻代清”的方法。

作者以凉膈散清肺热、通腑气,加麻杏石甘汤增强清肺平喘,加鱼腥草清肺消痈。一剂后腑气通,则“胸闷减轻,呼吸平稳,咳嗽减少”,可见此案中胸闷、咳嗽主要因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不通影响肺气肃降。由此更了解到,肺实证时,保持大肠畅通的重要性比其他脏腑更加迫切。全方仅用3剂而重疾基本痊愈。下焦不通致气壅于上,没有用理气药,通腑使其达到目的了。没用明显养阴津的药,看来未见苔少无苔、脉细数等阴液明确大伤的表现时,通过祛热和喝水,阴津自能很快恢复,不会造成“寒之不寒”的窘境。当然,也许还存在病人的个体差异。笔者觉得,加一点还是应该的。

——本文摘自《方剂学案例分析》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中关于凉膈散的论述

凉膈散 《和剂局方》 一类方

凉膈散是个常用方,是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上的。

主证分析

邪郁中上二焦,生热化火。烦燥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热,口舌生疮,睡卧不宁,谵语狂妄,咽痛吐衄,胃常热结,大便秘结或不爽。

有的说它胸膈郁热,胸膈郁热是偏上了,所以在中上二焦,是一种郁热,所以用这个方的标准,不必要明显的身热,可以有发热,也可以不发热,蓄聚在局部之热,从中医的热形式,从症状反映出来,并不是单从体温。那热郁之后,有可能化火,热郁在胸膈,它化火就向上可以到头面,所以说邪郁中上二焦,生热化火。而表现出来的证候,热郁胸膈,胸膈烦热,这是常见。化火向上,可以引起面赤唇焦,口舌生疮,这个上部不仅是热,是火了,有一种化火上炎,同时由于胸膈是心所居的部位,所以有一定的热扰心神的表现。如果热邪化火向上灼伤血络,可以咽喉肿痛,可以吐血、衄血。大便秘结和不爽,是一种伴见症,兼见的症状。在用这个方的一个指针,有没有大便秘结都能用。有大便秘结说明一个热不仅郁于胸膈,有影响到肠胃,胃肠燥热。如果没有大便秘结,凉膈散的使用是一种清上泄下并行。有大便秘结是上下同治,所以从适应来讲,有没有大便秘结都能用。

归纳起来,这是热证郁在局部,可以蕴集成毒,同时化火上炎,部位主要是中上。它也是扬汤止沸,釜底抽薪结合。清上泻下同治的。

功用

泻火通便,清上泻下。(清散中上焦的郁热)

方解药味作用君连翘清热解毒和透散结合臣黄芩清上焦,引热从小便出栀子清上焦,引热从小便出大黄釜底抽薪,清热泻下芒硝釜底抽薪,清热泻下佐薄荷清散竹叶清散,清心使甘草保护胃气,调和诸药白蜜1.缓和药性,保护脾胃

2.润肠通便

连翘用量最大,宋代前后对连翘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张元素说连翘有三大作用:(1)清心热,(2) 清上焦热,包括头面。(3)外科用,治痈疡。痈疡是外科的肿毒。后来叫它疮家圣药。这三方面在这里都要符合。治痈疡它解毒力量好,疮家圣药。它质地较轻,善走上焦,所以认为它能清,能透散。所以清热解毒和透散结合的。用量较大,解毒力量强。银花连翘要清热解毒为主,必须用量大。

臣药分两组。黄芩栀子联合擅长清上焦。很多方里基本结构,黄芩栀子相配的。都往往用在胸膈、胸胁以上,这是能够清热解毒,能够引热从小便排出,协助连翘清解。

大黄、芒硝是用来釜底抽薪,清热泻下,引中上二焦热胁以从下排出,所以从大小便都结合排出热毒。

薄荷和竹叶,有清散作用,增加连翘的清散透邪,对郁热易散了,竹叶还能保护心神,清心,保护心神,甘草它有保护胃气,防止苦寒药物伤胃。用蜜来煎服,少量白蜜煎,有缓和作用,也协助甘草保护脾胃,第二个,它润肠通便,能够引热下行。

所以凉膈散这个方体现了一种中上二焦热毒,从下窍排出的治法。它不仅仅是泻下,它也利水,所以历来把这个方作为“以泻代清”治法的一个代表性方剂了。以泻代清,釜底抽薪。从宋以后,到后世很多医家都认为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一锅水开得很旺的时候,你给它泼点冷水,相当于用点清热、降火方法,清热泻火方法,像三黄这一类,但是如果你把那锅水底烧的火撤掉,那个退热更快。

配伍特点

清上泻下并行,以泻代清,两者结合。

运用
辨证要点

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脉数。(上部热像,热邪伤津)

由于连翘有散结作用,现在这方治疗头面咽喉这一类的,热毒引起的,或者出血,或者红肿热痛,包括咽痛,扁桃体炎,都有比较好的效果。

随证加减

上焦热毒壅盛,症见壮热,口渴,烦躁,咽喉红肿,大便不干燥者,可去芒硝,加石膏、桔梗。

如果它反映出气分之热突出,可以加桔梗、石膏。桔梗是为了使它更好作用于上部。石膏清气分之热,如口渴明显的,清气分之热比较适宜。

相关文章:

凉膈散化裁治疗热毒痢

凉膈散方歌,凉膈散的功用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15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甘草干姜汤治产后小便不禁一例

    患者何某,女,28岁。产后月余,夜间遗尿频繁,昼日亦然,咳则遗出,苦恼致极。因家境贫寒,曾买肾气丸服后未效。于1992年冬邀余诊治。观其症:头眩短气,神疲乏力,饮食减少。诊其脉虚软…

  • 桂枝加黄芪汤症状表现,立方意义,治疗范围

    桂枝汤证肌表有水气,出现黄汗,自汗,盗汗者,加黄芪。——《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芍药、大枣、生姜各5.5克,甘草5.5克,黄芪9克。以水二合五勺,煎成一合,去滓。一日三次,温服…

  • 饴糖的功效与作用

    饴糖,又称“麦芽糖、丁丁糖”,是以高粱、米、大麦、小麦、粟、玉米等含淀粉质的粮食为原料,经发酵糖化制成的糖类食品。《中华本草》云“饴糖,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缓中补虚,生…

  • 蚕豆的功效与作用,蚕豆的营养价值,蚕豆图片,做法大全

    蚕豆的营养价值 蚕豆中含有调节 蚕豆大脑和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钙、锌、锰、磷脂等,并含有丰富的胆石碱,有增强记忆力的健脑作用。蚕豆中的钙,有利于骨骼对钙的吸收与钙化,能促进人体骨骼的…

  • 白菜姜葱汤

    白菜姜葱汤【原料】白菜120克,生姜、葱白各10克。【制作】将白菜连根茎洗净,切碎,与生姜、葱白一同加水煎煮后,去渣即成。【服法】日饮2次,连服2-3日。【功效】适用于感冒初起或预…

  • 补脾益胃法治疗脐痈

    少数脐痈病深殊,粘液尿液脐孔出。感染毒邪湿疹起,肿胀疼痛脓臭秽。胬肉高突口不收,条索硬结脐瘘成。患者面黄肢乏力,补脾益胃治相宜。参苓术芪赤白芍,半夏陈皮麦楂曲。外治参照一般痈,瘘管…

  • 产后病方八

    红兰花30克,酒2000毫升。将药入酒内,煎至减半,顿服一半,未止再服。本方适用于妇女产后,风邪人腹所致腹中刺痛。

  • 肺气肿的各种治疗方法

    肺气肿1肺气肿是指肺脏克气过度,终末细支气管远端部分(包括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膨胀或破裂,以致肺功能减退而引起的一种阻塞性肺疾患,常继发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

  • 小儿消积丸

    具有消食导滞,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小儿厌食有停食积滞者。3~6个月每服10丸,6个月~1岁每服20丸,1~3每服30丸,3~6岁每服50丸,日服2次。

  • 牡蛎汤的症状表现,立方意义,治疗范围

    【组成】蜀漆、牡蛎、麻黄各4克,甘草2克。以水二合,煎成三勺,去渣。顿服。 【症状表现】原书:附《外台秘要》方,牡蛎汤治牡疟,《外台》云仲景《伤寒论》,牡疟(以少热多寒故名为牡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