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原文,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运用医案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原文】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金匮要略》第六篇)

【组成】

桂枝10g 白芍10g 甘草6g 龙骨15g 牡蛎15g 生姜10g 红枣10枚

【煎服】

水浸20分,煎30分,取汁约600毫升,分早、午、晚服。

【主治】

失精、梦交。

【禁忌】

1.失精、梦交属相火妄动者,忌之。

2.失精、梦交属阴虚阳亢者,忌之。

【类方】

1.桂枝甘草龙牡汤:为治心阳虚损烦躁不安、心悸冲逆之方,较桂枝加龙牡汤少一白芍,可知温补心阳为专。

2.小建中汤:同可治失精。不同者,小建中汤证之失精因中虚而起,故有心悸,心烦,手足心热,咽干,衄血,腹痛里急,喜温畏寒等虚劳之症。

【运用】

1.梦交失精,诸脉浮动,心悸,少腹急,隐处寒,目眶痛,头发脱者。(《外台秘要》)

2.自汗、盗汗。(《万病回春》)

3.禀赋薄弱之人,因色欲过多,则血精减耗,身体羸瘦,面无血色,身体常有微热,四肢倦怠,唇舌干燥,小腹弦急,胸腹动甚,乃至于穷,不死何待;妇人心气郁结,胸腹动甚,寒热交作,经行常衍期,多梦惊惕,鬼交漏精,身体渐就羸瘦,其状恰似劳瘵,孀妇室女,情欲妄动而不遂者多有此证,此方宜之。(《皇汉医学.类聚方广义》)

4.少腹急痛,便溺失精,溲出白液者。(《张氏医通》)

5.不寐,胃痛便血,盗汗,泄泻四案,皆有精神不振,面色萎黄,纳谷乏味,喜汗出,舌淡不红,脉虚之症。(《当代医家论经方》)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浅议】                                                             '

此调和阴阳,潜阳固脱之方也。临床使用以失精,梦交,汗出,阴冷,少腹弦急,脉虚芤迟为目标。

读《素问·生气通天论》,圣谕“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阳之要,阳秘乃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知阴藏精气于内以生养阳气,阳护卫于外以固腠理,只有阳气固秘,阴精充盈,阴阳二气调和,始能气血畅行,健康无病。本证失精、梦交,为精气内夺,阴损及阳,阳失固秘所致,故有心动悸,气上冲,头晕,耳鸣,脱发,失眠,多梦,自汗,盗汗,少腹弦急,阴头寒,舌红嫩少苔,脉象芤迟等阴阳乖戾、寒热错杂症状。其治疗,温阳则有火动之弊,滋阴则有助寒之嫌,二法皆非所宜,何也?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损其肾者益其精(《难经》)难道有误?非也,此虽阴精内夺,阳气不固,然与肾气丸证有别,其发热、汗出、恶风、畏寒等营卫不和之症,或多或少必然有之。故其治不二法门,唯和调营卫耳。倘潜阳入阴,阳固阴守,则热者不热,寒者不寒,梦交、失精诸症愈矣。

阴阳失和,精关不固,非仅见于失精,梦交,近贤用本方治愈自汗,盗汗,遗尿,乳泣,早泄,不射精,睾丸疼痛,带下,小儿夜啼等。余亦有桂枝加龙牡汤治愈阳痿、惊悸之案例。经观察本证有如下特点:

1.面色少华,神态萎靡,情绪低落,容易紧张,舌质淡嫩,脉弦细缓、或大而无力,皮肤湿润,腹肌挛急,脐上动悸。
2.常汗出,恶风寒,口干不思饮,不欲食。
3.虽病证呈虚弱之象,然药补食补终不见效。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名家病案】

1.心悸      

李某,奇村一老妪。心悸不宁,胆怯善惊,常有遇险临危之感,已逾三月。体倦神疲,纳谷不馨,夜寐甚难,肢体颤抖,不由自主。某医院门诊病历记录:心率140次/分,血压120/8OmmHg,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医治少效。视其舌,淡红少苔,边有齿痕。切其脉,疾速不宁。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心虚则易受惊恐,惊恐则心悸不宁。治当补心阳,养心阴。设阴平阳秘,神安其舍,则悸从何来?拟桂枝加龙牡汤治之:

桂枝10g 白芍10g 炙草6g 龙牡各30g 生姜6片 红枣6枚 二剂

二诊:惊悸、颤抖均止。胃纳增,睡眠佳。恨求中医之晚,恐悸再发,前来索方,与付原方三剂。

李映淮老师评语:《素问·调经论》:“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再从惊恐伤肾来论,当系血亏、肾虚导致之心悸不宁,心神不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阴阳,镇惊悸,然非补剂。故心悸止后,应予补血、滋肾以治。

2.心悸                                        .

赵某,女,55岁,西街人。家贫齿繁,操劳任重,气血暗耗于无形。加之疏食充饥,纳运不健,生化之源匮乏,心神失养累年。三日前忽觉胸中悸动,怔忡不安,胸憋短气,动则尤剧。望其面带菜色,头发枯槁,肌肤干燥,形体瘦削,舌淡红,苔薄白。询知时发热,自汗出,微恶寒,易外感,饮食不思,大便二三日一行。诊其脉,细数中参伍不调,此促脉也。触其腹,腹皮薄,柔软不痛。心电图检査:心房纤颤。

观其脉症,病属营卫不和,血虚心悸。盖脾为营之源,胃为卫之本,劳伤脾胃则营卫不和,心神失养则悸动不宁,师《难经》“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之说,拟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10g 白芍10g 炙草6g 龙牡各30g 生姜6片 红枣5枚 三剂

二诊:心悸短气减轻,汗出、恶寒消失。然竟又出现五心烦热,口鼻干燥,牙龈出血,喜冷思饮等阴虚血热之状,此过用辛温故也,速宜滋阴凉血,以纠其偏。拟增液汤加味:

生地24g 元参15g 麦冬15g 丹皮10g 茯苓10g 甘草6g 石膏30g 乌梅30g 三剂                              、

三诊:心悸止,烦热思冷大减,齿衄不再。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守方三剂,嘱其好生养息,食疗善后。

按:桂枝汤系调和营卫之方,药后寒热休、汗出止,示营卫和谐,阴阳平秘。其服法,仲圣有一服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之训。而本案连用三剂,致使辛温过盛,出现阴伤之症,亦即“桂枝下咽,阳盛则毙”之候也。幸得及时滋阴,方使症状得解,实一教训也。

3.梦交                                、

男子遗精,临床多见矣。女性虽无精可遗,然有津可泄。有赵某者,26岁。梦交泄津,夜无虚夕,已逾三年。至后,与孩吻亦泄。体倦无力,头晕嗜卧,五心烦热,善怒多疑,杂治不效。乡人愚昧,谓狐狸精作祟,求神祈巫,毫无应验,体形日瘦,容貌日憔。自视痊愈无望,不愿治疗,后其兄迫其来诊。视其舌,红瘦少津。诊其脉,弦长细数。

《张氏医通》云:“肝热则火淫于外,魂不内守,故多淫梦失精。”观其脉症,初则相火失静,久则阴津亏虚,治当滋阴益津,清火宁心。拟封髓丹、增液汤加味:

黄柏10g 甘草6g 砂仁4.5g 生地30g 元参15g 麦冬15g 乌梅30g 白芍15g每日一剂

二诊:疗疾用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未遵余令。虽一月仅服九剂,然梦交已明显减少。头晕轻,烦热止,精神大好,其获效颇出想象。仍口干口苦,舌质红润,苔薄黄,脉象弦长。思《金匮要略》治失精梦交之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具有调和阴阳,潜阳固涩之功,今阴虚证状已轻,相火亢盛亦减。阴未全内守,阳未皆固秘,投用桂枝加龙牡汤,已至其时。拟桂枝加龙牡汤加味:

桂枝9g 白芍9g 甘草6g 龙牡各30g 乌梅15g 知母9g 黄柏9g 生姜2片 红枣6枚 五剂

后见其兄,知病已愈。

按:梦交一症,成年男女皆有,只是隐匿不言而已。体健者,偶有梦遗应属正常。若次数频繁,则属病矣。《类聚方》云:“妇人心气郁结,胸腹动甚,寒热交作,经行常衍期,多梦警惕,鬼交漏精,身体渐就羸瘦,其状恰似劳瘵,孀妇室女,情欲妄动而不遂者,多有此症。”小说《金瓶梅》第十八回:“六欲七情所致,阴阳交争,乍寒乍热,似有郁结于中而不遂之意也,似疟非疟,似寒非寒,白日则倦怠嗜卧,精神短少,夜晚则神不守舍,梦与鬼交。”可见心有所思、所欲不遂久者,必心火炎于上,相火炽于下而见梦遗。故初病火盛者清心为主;久病阴虚者滋阴为先;阴损及阳者,则宜阴阳双补。多数患者有忧虑、恐惧之状,用药同时,须释疑解惑,常有事半功倍之效。

相关文章: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医案及加减运用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炙甘草汤加味治疗术后盗汗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82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什么穴位能美容养颜?养生美容粥的制作方法和功效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其实美容并没有这么复杂,只需要了解身体的四个穴位,美丽就会随之而来。下面小编就向你介绍能美容养颜的4个穴位:   什么穴位能美容养颜   血海穴 女子以血为本,若…

  • 中医治疗乳腺纤维腺瘤

    中医治疗乳腺纤维腺瘤首先要进行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表现,施以不同的处方用药,从根本上调整患者的脏腑功能,同时给予一些消块散结的中药,以达标本同治的目的,临床常可取得一定的…

  • 海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海参拥有突出的药用价值和滋补功效,它以营养丰富而受到大家的追捧,那么海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哪些?本文将为大家一一揭晓。 本文目录 1 海参的功效与作用2 海参的治病功效3 海…

  • 疫毒内陷,内闭外脱的中医治疗验方

    疫毒壅盛阳暴脱,发热不高病突然。神志模糊面灰白,唇指(趾)青紫四肢凉。身起紫斑连成片,脉微欲绝舌淡紫。急用参附回阳救,人参炮附生龙牡。四肢厥逆不太重,人参五味寸麦冬。 方药:人参 …

  • 小儿百日咳的治疗方法

    小儿百日咳小儿百日咳的临床特征是发病的1-2周,咳嗽是阵发性、痉挛性,当咳嗽剧烈时,一次发作完毕后,伴有拖长的鸡鸣样吸气声。其发作时,有连续不断而紧接的短咳,没有吸气的余地,甚至发…

  • 痹证的中医治疗医案二则

    医案一:高xx,男,45岁,四川名山县干部。1972年6月17日初诊。 自诉:1952年因公去黑水,曾在冰雪中露宿两夜,此后即觉两腿不适,初不以为意。1957年即觉膝关节疼痛,相继…

  •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症状表现,立方意义

    桂枝汤证而有身体麻痹,作呕者,去甘草加黄芪、生姜。——《金匮》 【组成】黄芪、芍药、桂枝、大枣各7克,生姜14.5克。以水三合,煎一合,去滓。一日三次,温服。 【症状表现】原文:血…

  • 河车丸加减治疗癫痫

    脾运失健心肾虚,反复发作神萎靡。语言不清智力减,头昏目眩腰腿软。面色不华苔薄白,食少痰多脉细弱。健脾化痰补心肾,河车加减术茯神。党参丹参炒远志,河车杞菊白芥子。半夏首乌橘甘草,全蝎…

  • 治疗中暑偏方2

    [用料]鲜芦根60克,鲜藕(去节)、荸荠(去皮)各90克,雪梨10个,鲜麦冬60克。[制用法]绞汁。温饮或冷饮。[适应证]中暑。

  • 治疗不孕症的偏方14

    紫石英、党参、川断各15克,仙灵脾9—15克,黄岑、徐长卿、菟丝子、当归、白芍、白术、云苓、炙甘草各9克,熟地12克,川椒1.5克,鹿角霜、川芎各6克。水煎服,每月从月经第七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