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笋

毛笋
(《纲目拾遗》)

【异名】茅竹笋(赞宁《笋谱》)。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毛竹的苗。

【植物形态】毛竹,又名:猫头竹(《新安志》),江南竹(《汝南圃史》,猫竹、茅竹(《群芳谱》),孟宗竹、狸头竹、南竹。
乔木状竹类。秆高13~25米,直径10~30厘米,秆圆筒形,着枝一侧有沟槽;秆环平,箨环突起,无毛;秆箨与节间等长或较长;箨鞘厚革质,背面密生棕紫色小刺毛和棕黑色斑点;箨耳不发达,具繸毛;箨叶狭长形,节上常具2枝条。小枝有叶2~8枚;叶鞘长17~25毫米,无毛或上部具微毛,鞘口有时仅顶端具数条灰白色繸毛,易落;叶舌长圆形,直立,长1~3毫米。叶片窄披针形或披针形,长4~11厘米,宽5~14毫米,背面中脉基部有短柔毛,次脉3~5对,小横脉甚显著,叶缘有小锯齿或粗糙,叶柄长2~4毫米。花枝单生,不具叶,长约50厘米;小穗丛具苞片,苞片狭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16~22毫米,顶端具1直立线形的缩小叶,长7~18毫米;小穗具完全花及退化花各1枚,颖1片,长13~16毫米,外稃长22~24毫米,上部有粗糙硬毛;内稃长20~22毫米,先端双齿状,上部及二脊间有微毛,脊有小刺毛。笋期12月下旬(冬笋)至次年4月上旬(春笋)。花期8~9月。
多为栽培。分布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

【性味】《纲目》:"甘,寒。"

【功用主治】①汪颖《食物本草》:"治小儿痘疹不出,煮粥食之,解毒。"

②《食物宜忌》:"消痰,滑肠,透毒,解醒,发痘疹。"

③《纲目抬遗》:"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或煮食。

【宜忌】《食物宜忌》:"小儿脾虚者,多食难化。"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29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倒扎龙

    倒扎龙(《陕西中草药》) 【异名】倒毒散。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刺悬钩子的根。 【植物形态】刺悬钩子蔓生小灌木,疏生瘦细而微弯的皮刺。茎枝铺散,紫褐色,具刚毛和柔毛,或无毛,有时着…

  • 鳢鱼肠

    鳢鱼肠(《别录》) 【来源】为鳢科动物乌鳢的肠,动物形态详"鳢鱼"条。 【功用主治】《日华子本草》:"以五味炙,贴痔瘘及蚛骭,良久即去之。"

  • 猪毛蕨_猪毛蕨有什么功效_猪毛蕨是中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绿爬山虎、大蕨菜、青竹标、骨碎补、爬岩龙、爬山虎、土元参、指掌蕨、青碎补、青飞龙、石生姜 性味:辛;涩;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活血消肿;续骨。主无名肿毒;小儿疳积;…

  • 干地黄_干地黄是生地还是熟地_干地黄和熟地黄一样吗

    基础信息 别名:生地黄、原生地、干生地 性味:味甘;苦;微寒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凉血补血。主热病烦渴;内热消渴;骨蒸劳热;温病发斑;血热所致的吐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虚萎黄;眩…

  • 马铃薯_马铃薯发芽后还能吃吗_马铃薯是土豆吗

    基础信息 别名:阳芋、山药蛋、洋番薯、土豆、洋芋、山洋芋、地蛋、洋山芋、荷兰薯、薯仔、茨仔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和胃健中;解毒消肿。主胃痛;痄肋;痈肿;湿疹;烫伤 生长采收…

  • 蚯蚓

    蚯蚓(《本经》) 【异名】蠖蚓、竖蚕(《尔雅》),丘螾(《淮南子》),蝽端(《淮南子》高诱注),附蚓、寒蟪、寒蚓(《吴普本草》),蜿螾、引无(《广雅》),曲螾(崔豹《古今注》),曲…

  • 金线草_金线草有毒吗_金线草吃了中毒了怎么办

    基础信息 别名:重阳柳、蟹壳草、毛蓼、白马鞭、人字草、九盘龙、毛血草、野蓼、一串红、蓼子七、化血七、大蓼子、九节风、大叶辣蓼、鸡心七 性味:辛;苦;性凉;小毒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

  • 油草_油草的医用功效_油草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油麻、千金子 性味:淡;平;辛 功能主治:行水破血;化痰散结。主症瘕积聚;久热不退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油草的全草。 原形态:千金子,一年生草本,…

  • 牛舌头

    牛舌头(《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异名】苣荬菜(《植物名实图考》),野苦荬(《广州植物志》),山苦荬(《广西中草药》),牛舌片(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菊科植物匍茎苦…

  • 薅田藨

    薅田藨(《纲目》) 【异名】藨(《尔雅》),蛇泡竻、黑龙骨(《生草药性备要》),三月泡(《辰溪县志》),红梅消、红琐梅、过江龙、倒筑伞(《植物名实图考》),薅秧泡(《分类草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