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泻要方的临床运用

痛泻要方调肝脾,土虚木亢最适宜。配用防风有深意,灵活加减功效奇。

在治疗泄泻的众多方剂中,痛泻要方是其中的著名常用方。此方过去被认为是明代刘草窗所拟订(见《景岳全书》卷五十四“古方八阵·和阵”),张介宾谓:

(草窗)白术芍药散:治痛泻要方

白术炒,93.7克 芍药炒,62.4克 陈皮炒,46.8克 防风62.4克

上或煎或丸或散,皆可用,久泻者加炒升麻18.7克。

清代汪昂《医方集解》在介绍“痛泻要方”时,征引了《景岳全书》中白术芍药散的主治及用法,并将白术芍药散作为痛泻要方的“又名”。由于《医方集解》风行甚广,学之者众,故后世提到本方时,均认为是“刘草窗方”。实际上,此方出于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卷二“泄泻门”,书中列述的药味与痛泻要方完全一致,并标明“治痛泄”字样。从方药及其主治,为后人制订方名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依据。嗣后,清·雷少逸撰《时病论》亦推崇此方的临床应用,而为后世医家所重视。

从“痛泻要方”的方名,已明确点明主治病症。但临床所见的腹痛泄泻,固然有较为单纯的症情,而更多的情况是由于患者受病原因、体质、症候轻重以及兼症的不同,故原方照搬的用法并不多见。当须根据不同的因、证,审因论治,随证处方,药随证变,掌握灵活而具有法度的加减法。作者在应用痛泻要方的实践中,大致有以下一些体会。

较为单纯的“痛泻”,发病缘于“土虚木贼”,其腹痛多见于中、下腹部,而以右下腹区更为常见,常伴有轻度腹胀,疼痛可发生于泄泻前或泄泻时,一般在排气、泄泻后,腹痛即见轻缓。泄泻的情况是:所泻物主要是粘液稀便,或类似水泻,或泻下粘冻样分泌;次数多少不定,多数患者每日约4-8次左右。体检时,可能在左侧中下腹部触及痉挛之结肠。粪便检查仅有粘液而无多量红白细胞;以乙状镜检查,可发现结肠痉挛和肠道内粘液增多的现象。又如急性肠炎(或慢性肠炎急性发作)较多患者以腹痛、泄泻为突出主症,但通常的位置无明显左右的区别,且以中腹部多见,疼痛的程度一般轻于结肠过敏,由于没有结肠痉挛,腹部不能触及痉挛之肠结。

在治疗方面,单纯痛泻,无明显兼症者,可用痛泻要方原方,诊为急性肠炎或慢性肠炎急性发作,以腹痛、泄泻为主症者,宜以痛泻要方加黄芩9~15克,赤芍10克。

从中医辨证的角度,不论西医诊断为何病,只要符合“痛泻”主症者,均可用痛泻要方,但须根据不同的兼症予以斟酌加减,以提高治效。现将作者运用痛泻要方加减法的不成熟经验归纳如下。

1,腹胀、肠鸣甚者,加厚朴5克、木香3克。

2,胸腹胀满者,加山楂肉10克、厚朴5克;兼见发热者,加柴胡、黄芩各10克,并无发热而有热象者,单加黄芩10克。

3,口渴甚者,加乌梅10克、黄芩6克;防风减量用6克。

4,恶风者,防风加量用12克。

5,四肢偏冷,脉沉迟者,加炮附子10克,草豆蔻6克。

6,伤于饮食积滞,兼见嗳噫,脘腹痞胀者,加焦三仙18克,佩兰梗6克。

7,泄泻稀水者,加车前子、滑石各12克。

8,泄泻滑脱不禁者,以痛泻要方原方合固肠丸(《世医得效方》:吴茱萸、御米壳各5克)治之。

9,小便短涩不利者,加茯苓15克、木通6~10克。

10,久泻不止者,加升麻12~15克,或升麻10克,诃子肉5克;久泻脾虚者,炒白术可加用至30克以上。

11,心悸胸闷者,加茯苓10克,炙草12克,木香3克,制香附8克。

12,失眠者,加酸枣仁、合欢皮各10克。

上述加减法,不能脱离痛泻要方的基本适应症,亦即须在具备“痛泻要方证”的临床基础上予以运用,灵活掌握其药用比例、药物剂量及其加减。这不仅可以丰富治疗手段,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治效,并进一步扩大本方的主治病证。

对于痛泻要方中为何用防风?有些同志不太理解,甚至提出:“防风主要是祛风发表,而腹痛、泄泻患者往往并无发热表证,是否可以不用。”作者认为这是对防风效能的片面理解。因为防风另有胜湿止痛等作用。《名医别录》曾指出防风能“止溏泄”,钱乙于泻黄散中倍用防风,李杲认为系取其“土中泻木”,王好古并谓防风有“搜肝气”的作用。凡此,均符合“痛泄”脾虚肝实的病理,故防风为痛泻要方中不可忽视的组成药物,处方时不宜妄意删去。

——本文摘自《中医精华浅说》

相关文章:

痛泻要方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机制初探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51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薏米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薏苡仁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薏苡仁又名薏米,是药食两用的常用药材之一。薏苡仁药用最早记载在《神农本草经》,认为薏苡仁擅长治疗风湿痹痛,能够下气除湿,长期服用还可以轻身益气。中医认为,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

  • 中西医如何治疗早泄?

    对早泄的中药治疗一般同阳痿一样,因为早泄往往是阳痿的前兆,二者在病因病历上基本一致。A.相火亢进:性欲亢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目眩头昏、目赤耳鸣、面部烘热、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

  • 妊娠水肿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脾虚水泛。【治法】养血清热,利水消肿。【方名】茯苓汤。【组成】当归3克,川芎3克,炒白芍3克,熟地黄3克,土炒白术3克,茯苓3克,泽泻3克,黄苓3克,栀子(酒…

  • 芍药汤加减治疗湿热痢疾

    湿热疫毒侵人体,七情内伤食浊秽。滞积肠中成痢疾,大便频数下脓血。里急后重腹攻痛,赤白黄黑各不同。白色粘冻气寒浅,赤色血鲜火热深。赤白相兼热居多,紫黑若见知血瘀。焦黑浓厚大臭热,痢下…

  • 归脾汤治疗思虑忧郁伤心脾导致的阳痿

    思虑忧郁伤心脾,阳物不举神萎靡。夜寐不安面不华,舌淡脉细不欲食。补益心脾用归脾,参苓术草酸枣仁。当归木香桂圆肉,生姜大枣远志芪。 方药: 归脾汤: 党参15g 茯苓10g 白术10…

  • 民间的补血方法二

    鲜乌贼鱼肉250克,桃仁15,克,黄酒、酱油、白糖各适量。乌贼鱼肉冲洗干净,切条备用。桃仁洗净,去皮备用。乌贼鱼肉放入锅中,加桃仁、清水,旺火烧沸后加黄酒、酱油、白糖,再用小火煮至…

  • 输卵管卵巢炎的中医疗法

    炎症波及输卵管,并继续扩展引起卵巢炎,由于输卵管与卵巢合并发炎,故称为输卵管卵巢炎,又称为附件炎。本病多发生于生育期年龄。本病有急慢性之分,其临床主要表现急性为高热(可达40℃)、…

  • 常用的能活血理气中药

    活血理气药活血药。是指以通畅血脉,促进血行,调整脏腑功能,以及治疗瘀血证候为主要作用的一类药物;此类药物善于走散,具有行血、散瘀、通经、利痹、消肿、定痛等作用。理气药,是指以疏畅气…

  • 蜂蜜治贫血

    原料:蜂蜜。用法:每日80—100克,分3次服。功效:据报道,本品对低色素性贫血失效。治疗后血球与血红蛋白有显著的增加。

  • 大脑需要葡萄糖

    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的研究人员的证实,思考会消耗大脑中的葡萄糖,因此大脑活动需补充葡萄糖。研究人员让不同年龄的老鼠在一个迷宫模型中穿梭,然后检测老鼠脑细胞中的葡萄糖含量。结果发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