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石

砒石
(《开宝本草》)

【异名】砒黄(《日华子本草》),信砒(孙用和),人言(《本事方》),信石(《救急易方》)。

【来源】为氧化物类矿物砷华的矿石。目前多为毒砂、雄黄等含砷矿石的加工制成品。

【矿物形态】①砷华
等轴晶系。晶体为八面体,通常为无定形的粒状、块状及粉末状。颜色为白色,常带淡黄或淡红色。条痕白色或淡黄色。光泽玻璃状或绢丝状,断口参差状。硬度1.5。比重3.7~3.72。系由它种砷矿分解而成。与它种含砷矿共生。纯粹者较少。

②毒砂,详"礜石"条。

③雄黄,详"雄黄"条。

【采集】少数为选取天然的砷华矿石,多数为加工制成。加工方法很多,兹举老法和新法各一种如下:

①老法
将毒砂砸成小块,除去杂石,与煤、木炭或木材烧炼,然后升华,即为信石。此法设备简单,但有害健康。

②新法
选取纯净的雄黄,砸成10厘米上下的块,点燃之,使雄黄燃烧,生成气态的三氧化二砷及二氧化硫,然后通过冷凝管道,使三氧化二砷得到充分冷凝,即为信石。二氧化硫另从烟道排出。

【药材】有红信石、白信石两种,药用以红信石为主。

①红信石
又名:红矾、红砒。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白色,有黄色和红色彩晕,略透明或不透明,光泽玻璃状、绢丝状或无光泽。质脆,易砸碎。气无。本品极毒,不可口尝。以块状、色红润、有晶莹直纹、无渣滓者为佳。

②白信石
又名:白砒。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无色或白色,透明或不透明,光泽玻璃状、绢丝状或无光泽。质脆,易砸碎,气无。本品极毒,不可口尝。以块状、色白、有晶莹直纹、无渣滓者为佳。以上药材,产江西、湖南、广东、贵州等地。

【化学成分】砒石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或名亚砷酐,白色,八面体状结晶。三氧化二砷加高热可以升华,故精制比较容易;升华物普通名砒霜,成分仍为As2O2。红砒是除含As2O2外尚含红色矿物质的一种砒石。

【药理作用】三氧化二砷具有砷剂的基本药理和毒理。砷有原浆毒作用,且能麻痹毛细血管,抑制含巯基酶的活性,并使肝脏脂变、肝小叶中心坏死,心、肝、肾、肠充血,上皮细胞坏死,毛细血管扩张。枯痔散中含有白砒,如给兔耳每日涂敷,可致干性坏死,以至脱落;实验表明,不含三氧化二砷的制品则无此作用。枯痔散中含砷量为8~16%左右,易自粘膜面吸收,应用不当,可致急性砷中毒。作为杀灭虫害的农药,误服中毒者亦有报道。急性中毒症状有呕吐、淘米水样腹泻、蛋白尿、血尿、眩晕、头痛、紫绀、晕厥、昏睡、惊厥、麻痹,以至死亡。暴发型可无上述明显症状,迅即发生虚脱、惊厥、麻痹而死亡。一般认为砷与含巯基酶结合,影响酶的活性,从而严重干扰组织代谢,出现中毒,所以临床急救时皆用二巯基丙醇解毒。

【炮制】去净杂质,砸碎,装入砂罐内,用泥将口封严,置炉火中煅红,取出放凉,研为细粉。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砒石,用小瓷瓶子盛后,入紫背天葵、石龙芮二味,三件便下火煅,从巳至申。便用甘草水浸,从申至子,出,拭干,却入瓶盛,于火中煅,别研三万下用之。"

②《日华子本草》:"砒石,醋煮杀毒乃用。"

【性味】辛酸,热,有毒。

①《日华子本草》:"暖,有毒。"

②《开宝本草》:"苦酸,暖,有毒。"

③《纲目》:"辛酸,大热,有大毒。"

【归经】①《本草求真》:"入肠、胃。"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功用主治】劫痰截疟,杀虫,蚀恶肉。治寒痰哮喘,疟疾,休息痢,痔疮,瘰疬,走马牙疳,癣疮,溃疡腐肉不脱。

①《日华子本草》:"治疟疾,肾气。"

②《本草别说》:"以冷水磨服,解热毒,治痰壅。"

③《纲目》:"除齁喘,积痢,烂肉,蚀瘀腐,瘰疬。"

【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1~2.5厘。外用:研末撒、调敷或入膏药中贴之。

【宜忌】有大毒,用时宜慎。体虚及孕妇忌服。

《日华子本草》:"畏绿豆、冷水、醋。"

【选方】①治多年肺气喘急,呴嗽晨夕不得眠:信砒一钱半(研飞如粉),豆豉一两半(好者,水略润少时,以纸裹干,研成膏)。上用膏子和砒同杵极匀,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五丸,小儿量大小与之,并用腊茶清极冷吞下,临卧,以知为度。(《本事方》紫金丹)

②治疟疾:人言一两(为末),飞面四两(与人言水和软饼,锅内焙干,为末用),白扁豆(末)二两,细茶(末)二两。上同和匀。每服小半钱,巳前半日用温茶调下,再用茶荡净。忌食酒面鱼等物。(《丹溪心法附余》不二散)

③治寒热店疟:人言一钱,绿豆(末)一两。为末,无根井水丸绿豆大,黄丹为衣,阴干。发日五更,冷水下五、七丸。(《本事方》)

④治休息痢经一、二年不差,羸瘦衰弱,兼治脾疼腰痛:砒(成块好者,乳细)、黄蜡各半两。上将黄蜡熔开,下砒,以柳条七个,逐个搅,头焦即换,俟用足取起,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痢,冷水下,脾疼亦然;腰痛冷酒下;并食前。小儿丸如黍米大,每服一丸,汤使同上。(《局方》缚虎圆)

⑤治诸虫痛:砒黄(细研)一两。用水浸饮饼心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丸,用煮肉汤下,空心食前。(《圣济总录》砒黄丸)

⑥治五痔:好白矾四两.生砒二钱五,朱砂一钱(生研,令十分细)。上各研为细末,先将砒安在建盏中,次用白矾末盖之,用火煅令烟绝,其砒尽随烟去,止是借砒气于白矾中,将枯矾取出,研令十分细。先看痔头大小,将所煅白矾末入生朱末少许,二味作一处,以水调令稀稠得所,用篦子涂在痔上,周遭令遍,日三上;须仔细看痔头颜色,转焦黑,乃是取落之渐,至夜自有黄膏水流出,以布帛衬之,至中夜更上药一遍,至来日依旧上药三次,纵有些小疼痛不妨。换药时,用新水或温汤,在痔侧以羊毛笔轻手刷洗痔上,去了旧药,却上新药。次用荆芥汤洗之,三、二日之后,黄膏水流出将尽,仍看痔头焦黑为度,以篦子敲打痔头,见得渐渐坚硬黑色,却于枯药中增添生朱减退白矾,自然药力慢缓矣。(《魏氏家藏方》枯药)

⑦治瘰疬:信州砒黄细研,滴浓墨汁丸如梧桐子大,于铫子内炒令干后,用竹筒子盛。要用于所患处灸破或针,将药半丸敲碎贴之,以自然蚀落为度。觉药尽时更贴少许。(《灵苑方》)

⑧治鼠疬:信石(入绿豆同研)、斑蝥(去足、羽,为末)。上面糊为丸,黄丹为衣。用时打破,以醋浸一宿,其疮先以艾灸,次用此末。(《朱氏集验医方》)

⑨治走马牙疳:㈠用北枣去核,入信(石于)枣内,烧灰擦于肿处。(《普济方》)㈡信砒、铜绿各一分。研为细末,摊纸上。涂疳蚀处。(《普济方》青金散)

⑩治皮肤癌:白砒二钱,小麦粉一两。将小麦粉制成不粘手程度的浆糊状,加白砒,捻成线状细药条。用时将病变部位常规消毒,局麻后,用1号注射器针头在肿块周围0.5公分处刺入肿瘤根部,然后将药条由孔处插入,用无菌敷料盖上,待肿块脱落后,每日换药膏(用滑石粉一斤,煅甘石粉三两,朱砂一两,冰片一两,淀粉二两。共研细末,香油调成糊状)至愈。(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黑药条)

⑾治遍身生云头癣,作圈如画,或大如钱,或小如笔管文印:砒石一、二分。研极细,以米汤五、六匙稀调。以新毫笔以癣圈涂之。(《本草汇言》)

【临床应用】①治疗结核病
将红矾制成5%溶液,用离子透入法直接透入到病灶上;或将红矾经三次升华精制后,制成2%等渗溶液行静脉注射;或将红矾加水煮沸,利用其蒸气熏蒸一定部位。治疗肺结核、淋巴结核、骨关节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瘘管,均获得一定效果。治疗中有一定的毒性反应出现。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
用白砒3分,白矾、淡豆豉各3钱共研细末,制成散剂、丸剂或胶囊。成人每天0.5克,于睡前用冷开水送服,100天为一疗程。忌油腻食物。治疗69例,临床治愈7例,显效20例,好转35例,其余无效。本品有毒,服后往往有腹部不适及脸面浮肿,唇舌发麻,浑身酸疼等反应。副作用严重者停药后即可自行消失。

③治疗花斑癣(汗斑)
取白砒1份,硫黄10份,密陀僧10份,共研成粉末过筛,加等量姜汁和醋调成糊状。用时以鲜茄蒂蘸白砒糊剂涂擦患处,擦后立即在日光下晒1小时左右(如日光不强可适当增加10~20分钟),在日浴过程中仍可反复在患处涂擦糊剂2~3次。上、下午各治疗一次.治疗中不可擦破皮肤;如果皮肤原有破损,须待破损愈后再用。药物不可入口及接触粘膜。治愈后衣、被、毛巾等均应彻底清洗后煮沸。观察14例,治疗2~3天患处即见淡黑色痂皮(结痂后停药),4~8天后即脱屑而愈。治程中未发观任何副作用。

【名家论述】①《纲目》:"砒乃大热大毒之药,而砒霜之毒尤烈,鼠雀食少许即死,猫犬食鼠雀亦殆,人服至一钱许亦死,虽钩吻、射罔之力,不过如此,而宋人著《本草》,不甚言其毒,何哉?此亦古者礐石之一种也。若得酒及烧酒,则腐烂肠胃,顷刻杀人,虽绿豆、冷水亦难解矣,此物不入汤饮,惟入丹丸。凡痰疟及呴喘,用此真有劫病立地之效。但须冷水吞之,不可饮食杯勺之物,静卧一日或一夜,亦不作吐;少物引发,即作吐也。其燥烈纯热之性,与烧酒焰消同气。寒疾湿痰,被其劫而怫越顿开故也。凡头疮及诸疮见血者,不可用此,其毒入经,必致杀人。"

②《本草汇言》:"砒石,祛时疟,除呴喘,化瘀肉之药也。凡时行疟疾,因暑热外受,生冷内伤,寒热不均,相因病疟,内蓄痰涎,伏于营分,故发则寒热往来,头眩胸闷,少服一厘,冷水吞下,伏涎顷消,故疟疾可止。如呴喘之病,因肺有伏积冷涎,或触冒寒暑风湿之邪即发,或遇怒色劳伤即发,或值饥饱失度即发,少用一、二厘,温汤调服,伏涎顿开,故呴喘可除。如化瘀肉一证,凡痈疽发背,诸溃疡证,脓血内闭不出,瘀肉坚硬不腐,以致脓溃日深,生肉日败,以砒石末数厘,和入黄蜡条内,纳入痈毒疮中,则瘀腐白化,脓血自行,但见效即去,不可多用久用也。然大毒之性,又不可轻行妄试,如疟疾邪未汗出,表邪未清(宜清解温散),或久疟阴虚阳乏(宜大补气血),砒石不可用也;如呴喘肺热里虚,或兼阴虚劳损(宜滋养正气),砒石不可用也;如瘀肉不化,由于阳气不充,胃虚不食,痈疡见七恶而神气萎弱者,砒石不可用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414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金银花露

    金银花露(《中国医学辞典》) 【异名】金银露《金氏药帖》),忍冬花露(《中国医学大辞典》)。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忍冬花蕾(金银花)的蒸馏液。 【性味】《纲目拾遗》:"气芬郁而味甘…

  • 蒙自虎耳草

    蒙自虎耳草(《红河中草药》) 【异名】岩耳巴、反背红、红岩草、心叶蒙自虎耳草、大虎耳草。 【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蒙自虎耳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蒙自虎耳草多年生直立草本。基生叶具长…

  • 淫羊藿根

    淫羊藿根(《纲目》) 【异名】羊藿根(《分类草药性》)。 【来源】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心叶淫羊藿或箭叶淫羊藿的根茎。植物形态详"淫羊藿"条。 【化学成分】淫羊藿根含去甲基淫羊藿甙。…

  • 金刚口摆

    金刚口摆(《贵州草药》) 【异名】黄栀子。 【来源】为海桐科植物狭叶海桐的果实或全草。 【植物形态】狭叶海桐常绿灌木,高1~2米,全体无毛。叶散生或聚生于枝顶,呈假轮生,狭披针形或…

  • 白毛藤_白毛藤的药材性状_白毛藤治疗头痛的效果

    基础信息 别名:苻、彀菜、鬼目草、白草、白幕、排风、排风草、天灯笼、和尚头草、望冬红、酸尖菜、排风藤、土防风、耳坠风、金线绿毛龟草、葫芦草、毛见藤、毛老人、红道士、毛和尚、野猫耳朵…

  • 猪毛菜_猪毛菜的副作用_猪毛菜是中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扎蓬棵、刺蓬、三叉明棵、猪毛缨、叉明棵、猴子毛、蓬子菜、乍蓬棵子 性味:淡;性凉 功能主治:平肝潜阳;润肠通便。主高血压病;多病;眩晕;失眠;肠燥便秘 生长采收 来…

  • 铁扇子

    铁扇子(《四川常用中草药》) 【异名】铁杆猪毛七、过坛龙、细蕨萁、蕨萁莲。 【来源】为铁线蕨科植物灰背铁线蕨的全草。 【植物形态】灰背铁线蕨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木质,顶端生深棕…

  • 砂漏芦_砂漏芦治什么病_砂漏芦有什么危害

    基础信息 别名:刺甲盖、恶背火草、火绒草、刺头 性味:味咸;苦;性寒 功能主治:止血;安胎。主先兆流产;产后出血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区科植物砂蓝刺头的全草。 原形态:砂蓝…

  • 野牡丹子

    野牡丹子(《陆川本草》) 【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野牡丹的果实。植物形态详"野牡丹"条。 【采集】秋后果实成熟时采收。 【性味】《福建中草药》:"淡,平。" 【功用主治】治子宫出血,…

  • 小木通

    小木通(《中国药植志》) 【异名】毛蕊铁线莲(《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丝瓜花的全草。 【植物形态】丝瓜花藤本。茎近无毛,节稍膨大。叶.对生,为2回羽状复叶,长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