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友_胃友有毒吗_胃友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清香桂、叶上花、万年青、大风消、三两金、三两银、黑杆草、铁铃胆、观音柴、断虫草、全青、棉草木、铁角兰、花子藤、木远志

性味:辛;苦;平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主胃脘疼痛;风寒湿痹;跌打损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黄杨科植物野扇花的根。

原形态:野扇花常绿灌木,高1-4m。有发达的纤维状根系。分枝较密,小枝被密或疏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3-6mm;叶片阔椭圆状卵形、卵形、椭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或狭披外形,长2-7cm,宽7-30mm,变化很大,但常见为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5-5.5cm,宽10-25m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急尖或渐狭或圆,一般中部或中部以下较宽,上面亮绿,下面淡绿,叶面中脉凸出,无毛,稀被微细毛;大多数中脉近基部有1对互生或对生侧脉,多少成离基三出脉,叶背中脉稍平或凸出。花单性,雌雄同序,花序短总状,长1-2cm,花序轴被微细毛;苞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花白色,芳香;雄花2-7,占花序轴上方大部,通常下方雄花有长约2mm的花梗,具2小苞片,小苞片卵形,长为萼片的1/3-2/3,上方雄花近无梗,有的无小苞片,萼片4(亦有3或5),内方的阔椭圆形式阔卵形,先端圆,具小纤毛,长3-3.5mm,花丝白色,长约6mm,花药黄色,背部着生,不育雌蕊细小,扁平;雌花2-5,生花序轴下部,连柄长6-8mm,柄上小苞多片,狭卵形,覆瓦状排列,萼片6,长1.5-2mm,子房卵状长圆形,花枝3。核果球形,直径7-8mm,熟时猩红至暗红色,宿存花技3或2,长2mm。花、果期10月至翌年2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2600m的山坡、林下或沟谷中,亦有栽培。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文献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云南中草药》:活络,止痛。治胃痛,跌打损伤。2.江西《草药手册》:活血舒筋,祛风消肿。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601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酒糟_酒糟有什么副作用_酒糟治什么病

    基础信息 别名:甜糟、糟、红糟、酒醅糟、粕 性味:甘;辛;温;无毒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温中散寒。主伤折瘀滞疼痛;冻疮;风寒湿痹;蛇伤;蜂螫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高梁、大麦…

  • 鬼臼叶

    鬼臼叶(《纲目》) 【异名】八角莲叶(《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八角莲的叶,植物形态详"鬼臼"条。 【功用主治】治哮喘,背痈溃烂。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鲜者0.…

  • 苦地胆_苦地胆吃了中毒了怎么办_苦地胆治什么病

    基础信息 别名:苦龙胆草、天芥菜、鸡疴粘、土柴胡、马驾百兴、草鞋底、牛插鼻、铁灯参、披地持、地楷杷、牛托鼻、土蒲公英、吹火根、毛兜细辛、铺地娘、铁扫帚、铁筶杯、铁丁镜、一针刺、铁灯…

  • 荠乞

    荠乞(《唐本草》) 【异名】臭苏、青白苏(《日华子本草》)。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荠乞的茎、叶。 【植物形态】荠乞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茎4棱形,上部及花序中轴除节外均无毛…

  • 小年药

    小年药(《滇南本草》) 【异名】拔毒散。 【来源】为海桐花科植物云南海桐的叶片。 【植物形态】云南海桐,又名:多花海桐花。常绿小乔木。叶互生,革质,披针形,长达20厘米,边缘波状,…

  • 鹅肠菜_鹅肠菜的药用价值_鹅肠菜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脚皮菜、鸡肠菜、黑昆布、小海带、野海带、脚白菜、鹅蛋菜、簸箕菜、面筋菜、土海带、海带丝 性味:咸;寒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软坚散结。主甲状腺肿;淋巴结肿;肺结核 生…

  • 黄瓜皮_黄瓜皮的功效和作用_黄瓜皮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金衣 性味:味甘;淡;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通淋。主水肿尿少;热结膀胱;小便淋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果皮。 原形态:一年生蔓生草本。…

  • 鳖头

    鳖头(《唐本草》) 【异名】鳖首(《中药志》)。 【来源】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头,动物形态详"鳖甲"条。 【采集】加工鳖甲时,割下鳖头,洗净晒干。 【药材】干燥的鳖头,略呈长圆柱形,…

  • 海鲶_海鲶的药用价值_海鲶的食用方法

    基础信息 别名:骨仔、油松、骨鱼 功能主治:健脾利水;敛疮。主脾虚食少;消化不良;鞘膜积液;慢性皮肤溃疡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海鲶科动物中华海鲶的肉。 原形态:中华海鲶,体…

  • 鸭脚蓼_鸭脚蓼治什么病_鸭脚蓼作用与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鸭爪风、水桐油、水木瓜、鹅掌风、蜀葵蓼、掌叶蓼 性味:苦;微涩;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主痢疾;痈疮肿毒;疥癣;外伤出血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