葎草_葎草的使用禁忌_葎草可以入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勒草、黑草、葛葎蔓、葛勒蔓、、来毒草、葛葎草、涩萝蔓、割人藤、苦瓜藤、锯锯藤、拉拉藤、五爪龙、大叶五爪龙

性味:甘;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主肺热咳嗽;肺痈;虚热烦渴;热淋;水肿;小便不利;湿热泻痢;热毒疮疡;皮肤瘙痒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葎草的全草。

原形态:一年生或多年生蔓性草本。茎长达数米,淡绿色,有纵条棱,茎棱和叶柄上密生短倒向钩刺。单叶对生;叶柄长5-20cm,稍有6条棱,有倒向短钩刺;掌状叶5-7深裂,直径约5-15cm,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急尖或渐尖,边缘有锯齿,上面有粗刚毛,下面有细油点,脉上有硬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为圆锥花序,雌花序为短穗状花序;雄花小,具花被片5,黄绿色,雄蕊5,花丝丝状,短小;雌花每2朵具1苞片,苞片卵状披针形,被白色刺毛和黄色小腺点,花被片1,灰白色,紧包雌蕊,子房单一,上部突起,疏生细毛。果穗绿色,近球形;瘦果淡黄色,扁球形。花期6-10月,果期8-11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资源分布:生于路旁、沟边湿地,村寨篱笆上或林缘灌丛。

文献

出处:出自《唐本草》。1.《名医别录》:勒草,生山谷。如栝楼。2.《唐本草》:(LU草)叶似草麻面小薄,蔓生,有细刺。古方亦时用之。3.《蜀本草》:《图经》云,(LU草)蔓生,叶似大麻,花黄白,子若大麻子。夏采叶用。所在墟野处多有之。4.《纲目》:LU草;二月生苗,茎有细刺;叶对节生,一叶五尖,微似萆麻而有细齿;八、九月开细紫花成簇;结子状如黄麻子。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本草正义》:LU草,苦寒泄降,主湿热壅塞之实症,亦可为外疡阳毒之外敷药。2.《别录》:主瘀血,止精溢盛气。3.《唐本草》:主五淋,利小便,止水痢,除疟,虚热渴,煮汁及生汁服之。4.《本草衍义》:治伤寒汗后虚热,锉研,取生汁饮一合。5.《纲目》:润三焦,消五谷,益五脏,除九虫,辟温疫,敷蛇、蝎伤。6.《安徽药材》:治失眠;洗痔疮。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714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乌骨鸡_乌骨鸡有什么危害_乌骨鸡有副作用嘛

    基础信息 别名:乌鸡、药鸡、武山鸡、羊毛鸡、绒毛鸡、松毛鸡、黑脚鸡、丛冠鸡、穿裤鸡、竹丝鸡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补肝肾;益气血;退虚热。主虚劳赢瘦;骨蒸痨热;消渴;遗精;久…

  • 阿胶

    阿胶(《本经》) 【异名】傅致胶(《本经》),盆覆胶(陶弘景),驴皮胶(《千金·食治》)。 【来源】为马科动物驴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动物形态详"驴肉"条。 【制法】将驴皮置水…

  • 蜀葵叶薯蓣

    蜀葵叶薯蓣(《贵州草药》) 【异名】龙骨七(《贵州草药》),穿山龙、细山药(《云南经济植物》)。 【来源】为薯蓣科植物蜀葵叶薯蓣的根茎。 【植物形态】蜀葵叶薯蓣多年生草质藤本,幼时…

  • 三角泡_三角泡是中药吗_三角泡有毒吗

    基础信息 别名:假苦瓜、假蒲达、包袱草、风船葛、鬼灯笼、三角灯笼、金丝苦楝、三角藤、倒地铃、棕子草、炮掌果、小果倒地铃、白花仔草、带藤苦楝、灯笼草 性味:苦;辛;寒 功能主治:清热…

  • 金纽子

    金纽子(《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异名】护心草(《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莎草科植物三头水蜈蚣的全草。 【植物形态】三头水蜈蚣多年生草本,高8~30厘米。根茎短。茎丛生,…

  • 钩栗

    钩栗(《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异名】青叶槠(江西《草药手册》)。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钩栲的果实。 【植物形态】钩栲,又名:厚果、大叶锥栗、猴栗、大叶青柴。常绿大乔木,高达25米…

  • 乌蛇胆

    乌蛇胆(《纲目》) 【来源】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胆。动物形态详"乌蛇"条。 【采集】将蛇剖开腹部,找出胆囊,用线扎住胆管上端,然后沿结扎处上方剪断,取出晾干。 【药材】干燥的胆囊,…

  • 四方藤_四方藤可以入药吗_四方藤是中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宽筋藤、红宽筋藤、春根藤、伸筋藤、方根藤、蚂蝗藤、软筋藤、风藤、方藤、红四方藤、翼枝白粉藤 性味:辛;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

  • 骨螺_骨螺的功效与作用_骨螺泡水喝的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骨贝、螬螺 性味:味咸;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中耳炎;疮痈肿毒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骨螺科动物栉棘骨螺、浅缝骨螺、浅缝骨螺、钩棘骨螺等的壳。 原形态:…

  • 短毛熊巴掌_短毛熊巴掌有毒吗_短毛熊巴掌可入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野虎耳草、猪婆耳、豆角消、虎耳、叶红、猫耳朵、熊巴耳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解毒消肿。主湿热泻痢;带下;阴囊肿大;中耳炎;月经不调;崩漏 生长采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