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陷胸汤临床应用举隅

[摘要] 小陷胸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黄连、半夏、栝蒌组成:应用此方治疗痰热互结所胸痹、眩晕、胃疼等内科杂症,并取得很好的疗效。通过运用小陷胸汤加减活疗内科疾病,进一步证实了病虽异而证同,乃异病同治之理。

[关键词] 小陷胸汤;应用;举隅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寒论》太阳病下篇,为治疗热邪内陷与痰饮互结心下,按之则痛之小结胸证。小陷胸汤由黄连、半夏、栝楼实组成,三味相伍,共奏清热涤痰、开胸散结之功效,三者缺一则偏。黄连寒苦清热,缺则寒苦降泄之力不足;半夏辛温除痰降逆止呕,与黄连苦辛合用,辛开苦降,使痰热互结得开得降,缺夏则化痰降降逆止吐之力损;栝楼甘寒降痰利气润下,既助半夏开结,又助黄连泄热,缺栝楼则利气润下之力减。笔者认为,本方不仅为伤寒误下邪热内陷而设,凡临床所见,有因痰热互结为病者,均可用之,其效如桴鼓。笔者常以本方治疗内科各种杂病,疗效较著,这里仅择数案,略述如下。

病例1:胸痹

赵某,男,52岁。素有高血压史,近年来,时觉胸闷憋气,并时隐隐作痛,初以为长期伏案写作所致肋间神经痛未得重视。近几日突觉疼痛加剧,其痛如过电向肩背放射。2009年10月6日来我院治疗,经西医心电图检查,为不正常心电图,S—T段有改变,诊断“冠心病,心绞痛”。经西医治疗疼痛虽然能缓解,但不能完全控制,后根据患者要求,邀中医会诊。诊见,患者主述眩晕、胸闷憋气、胸痛时作。脉沉弦滑,舌质暗红,苔黄腻。此乃痰湿内蕴,郁而化热,痰热内扰阻痹心脉,气血瘀滞而不畅。余思瓜蒌薤白白酒汤虽为胸痹而设,而其治在通阳宣痹,与此证不符。而小陷胸汤虽为伤寒误下而设,但仍不失清热涤痰,宽胸散结之功。遂与小陷汤加活血化瘀之品治之。

全瓜蒌60 g,半夏10 g,川连10 g,丹参30 g,枳壳10 g,郁金12 g,元胡12 g,赤芍15 g,钩藤15 g,川芎20 g。

患者服药3剂后病情大有好转,服药6剂胸痛已除,后又以此方增损连服月余,心电图已趋于正常,遂出院。现已正常工作。

病例2:眩晕

刘某,男,60岁,干部。2010年8月16日,因突然眩晕呕吐来诊。其头痛欲裂,口眼歪斜。血压230/120 mmHg,眼底动脉痉挛,诊为“脑血管痉挛”,经西医调治血压虽下降,但都不稳定,眩晕不减,呕吐乃作。经某医予以镇肝熄风汤服之效不显,改邀余为诊。诊见患者闭目于床,时干呕,食水不思,大便已四日未下,喉中痰鸣,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余认为证属痰热内蕴,肝气挟痰上扰之证,非阴虚阳亢,故镇肝熄风不效。丹溪曰:“无痰不作眩”,故此证非清泄痰火,其眩晕呕吐必不止。治宜,清热化痰,降逆止吐。方法:小陷胸汤加味。

川连10 g,半夏10 g,瓜蒌60 g,生代赭石60 g,竹茹10 g,栀子10 g,钩藤20 g,莱菔子30 g,大黄10 g,枳实20 g,甘草6 g。

患者服药1剂,便通呕止,再剂眩晕除,血压下降。前方去大黄,又进6剂,诸症皆除,而病瘥。

病例3:胃痛

焦某,女,48岁,2011年10月12日来诊。患胃病十余年,近年来胃痛逐渐加剧,食欲不佳,脘腹气胀,并视觉胃中灼热疼痛,日渐消瘦,大便燥结,患者十分苦恼。经西医胃镜检查诊为“萎缩性胃炎”。因闻此病易转癌,患者甚为恐慌,更食水不思,并觉胃脘堵闷,食进发噎,经治已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均罔效。后邀余为诊,见患者神情怯弱,形体肉消,自觉口感黏腻,胃痛按之则剧,干呕,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此乃痰热互结于心下之结胸之症。非小陷胸汤不能奏效,随与小陷胸汤加味。

川连10 g,半夏10 g,瓜蒌60 g,枳实20 g,百合30 g,乌药10 g,鸡内金10 g,焦三仙各30 g,栀子10 g。

患者服药一剂泻下黄稀粪便甚多,顿觉胃脘堵闷消除,再剂其痛减食进。后于前方中入鲜石斛20克,调治月余患者自觉病愈,食增体丰。2个月后再经胃镜检查,其病告愈,至今并未再发。

病例4:胁 痛(急性胆囊炎、胆结石)

王某,女,59岁。平素胃脘不适,其痛牵及两胁,自以为胃痛,每以胃药治之罔效。2011年春节于家中食肉饮酒之后,突然疼痛大作,并伴呕吐,其腕腹,胁肋痛不可按。家人急送往医院急诊,经B超检查,诊为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病人拒绝手术,要求中药治疗。诊见患者屈卧于床,时呻吟,胁肋及胃脘胀痛,按按之则剧,呕吐清水,大便二日未排,寒热交作,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有力。此乃肝胆湿热,痰浊内郁,肝失疏泄所致。治宜清热涤痰,舒肝利胆。治用小陷胸汤合大柴胡汤加减。

川连10 g,瓜蒌60 g,半夏10 g,柴胡30 g,黄芩10 g,赤芍15 g,枳实20 g,大黄10 g,元胡12 g,代赭石30 g,金钱草30 g。

患者服药1剂寒热除、痛减、便通,再剂者症消失,后于前方去赭石,入火硝(硝石)9 g,郁金30 g,槟榔20 g芒硝10 g冲。服药后从大便中排除结石数粒,自此痛止,B超检查结石消除,前后进12剂,其病告愈。

以上所居数案均属“痰热互结”为病,病虽异而证同,乃异病同治之理,均以小陷胸汤收功。临床所见因痰致病者十常六七,故《医学入门》云:“人知气血为病,而不知痰病尤多”。至于痰所致病乃多种多样,全身上下,表里均可为病。若痰热为病,聚于内结于胸脘之间,可致气失和降,证见胸膈满闷,心下痛(胃脘痛)按子则剧;痰热挟胃气上逆则见呕恶,心中则虚燠憹烦不眠;痰热逆于上,雍雍塞于肺,肺气不降,可见可逆气喘;痰浊郁滞脉络,阻遏气血,闭阻心窍,痰血瘀滞,心失所养,故见胸痹心痛;痰热流窜于肝胆,以致肝失疏泄,痰火内聚,滞于脉络,故可见肋痛,胆胀;痰热内扰,蒙蔽于头故而眩晕大发。此均属痰热为患也。

这就充分说明《伤寒论》方不仅为伤寒病而设,亦可治杂病。

本文来源:中外医疗 作者:杜贵传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64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白血病方剂2

    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败酱草、茜草各15克,薏苡仁、丹参、当归各12克,生大黄3克,三棱、莪术各6克,三七9克。[制用法]水煎服。[适应证]急性白血病肝脾肿大,温毒人营证。

  • 白薇汤加味治疗血厥证

    王某,女,40岁,农民。初诊:1982年5月14日。自诉头昏已近4年,伴视物昏黑,颈以上凉冷畏寒,心悸,常自汗出,干呕。近1年来,头目昏眩发黑频繁,时昏厥倒仆约数分钟至半小时,能自…

  • 囊虫散

    【功能主治】功能杀虫,软坚散结。主治囊虫病。【处方组成】姜半夏30克、陈皮30克、茯苓40克、白芥子40克、苡仁50克、雷丸30克,上药共研为细末,过100目细筛,备用。口服1日2…

  • 菱角治痢疾胃溃疡

    痢疾:红菱角晒干研末,空腹服15克。红痢用老酒兑服,白痢用米汤送服。胃溃疡:菱角壳120克,加水适量煮30分钟,滤取煎液,每日3次,每次1杯,连服1个月。

  • 肝癌方十二

    活癞蛤蟆1只(去内脏),雄黄30克。将雄黄放入蛤蟆腹内,加温水少许捣成糊状,敷在肝区最痛处,夏天敷6-8小时换1次,冬天可24小时换1次。本方来源于《新中医》1980.3期,功能解…

  • 淫羊藿是什么,淫羊藿(仙灵脾)的作用与功效

    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淫羊藿是什么,淫羊藿的作用与功效,淫羊藿的临床使用验方,淫羊藿的选购与保存等知识。 本文目录 1 淫羊藿是什么?2 淫羊藿(仙灵脾)的作用与功效3 【淫羊藿(仙…

  • 中药没有副作用吗?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

    民间不少人认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国第一部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收载的365种药中,就将药物分为上品、中品、下品3类,其中列下品的120多种药大多有一定毒性。近年…

  • 四物汤治疗癌症晚期患者贫血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观察四物汤对癌症晚期患者贫血的临床疗效,以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42例贫血的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硫…

  • 增液承气汤治疗阴液亏虚之热结旁流证

    1970年秋,余被下放崇庆县怀远农场劳动。农场附近卫生院收治一高烧重病社员,余和另外两位教师被派往会诊。患者为一壮实男子,已高热10余日,身灼热而肢端发凉,神昏谵语,日晡尤甚。家属…

  • 中、后期流行性腮腺炎的中医治疗验方

    邪热互结遏少阳,腮肿严重硬痛疼。发热不退或不热,散结消肿解热毒。芦根兰元芩枯草,贝蒡赤芍草河车。高热谵语胃热盛,加膏知母与生军。兼湿呕吐藿橘茹,睾丸肿疼胆金铃。 方药: 鲜芦根20…